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为成长护航 ——荆门市东宝区城区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保障。家庭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承担着基础的作用。近期,东宝区妇联在中心城区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家庭教育调查,形成报告如下。
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对象情况。 东宝城区现有街道2个,社区29个,共有7.8万户19.65万人,其中未成年人3.14万人。本次调查对象为家庭有未成年人的家长,其中在29个社区共调查300人,在区直机关共调查261人。家长的职业状况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在调查对象中,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大约占67.9%,个体户占12.7%,无固定职业占17.6%,无业者占1.8%。家长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在调查对象中,家长学历大学文化以上的约占43%;高中以上学历的约占51.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大约占5.7%。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家庭教育实施的主体来看,家庭教育的责任主要由孩子的父母承担的占92.5%,由其他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承担的占7.5%。从家庭教育的方向来看,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占10.5%,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占25.9%,关注孩子身体心理健康的占63.6%。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来看,平等和谐的占60.8%,溺爱娇惯的占7.8%,放任自发的占5.5%,父母地位高于孩子的占20.7%;双方关系亲密的占69.9%,关系紧张的占2.7%,关系一般化的占27.4%。
(三)家庭教育方法。 从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式看,平等式的占62.6%,命令式的占27.5%,哀求式的占9.9%。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10%的家长觉得“好多道理讲不清”,有59.7%的家长觉得“父母的意见孩子不愿接受”,有23.2%的家长觉得“不知道怎样告诉孩子区适应社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9.3%的家长“经常打骂孩子”,72.5%的家长“偶尔打骂孩子”,18.2%的家长“从不打骂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效果的评价,7.7%的家长认为“很成功”,13%的家长认为“不成功”,75.2%的家长认为“一般化”。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缺失。 城区家长都比较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但是受考试压力的影响,很多家长过分注重孩子文化成绩,分数的高低仍旧是大多数家长的主要追求目标,不少家长都给学生报了各类文化补习班,还有不少家长给学生报了特长补习班。在考试成绩面前,很多未成年人失去了锻炼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失去了健全人格养成的教育。总体来看,家庭教育仍旧在“舍本逐末”的道路上行进。
(二)家长教育方式方法缺乏。 城区家长的家庭教育动力充足,但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不多,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来自上辈父母的身教、自己的摸索体会、同事间的交谈,有些方法并不科学,娇惯溺爱、简单粗暴、心理虐待等方式方法仍旧存在。家长说服教育能力缺乏,不具备说服教育的技巧方法,说服教育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孩子反感。家长教育方式方法缺乏还表现在了解孩子的能力、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等诸多方面。
(三)问题家庭家长教育缺位。 在中心城区,存在相当数量的问题家庭,从调查情况来看,单亲家庭占0.51%,留守家庭占0.17%,不良家庭(家庭成员服刑、缓刑、吸毒等)占0.64%。这些家庭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存在有心无力、放任不管、示范不当等问题。经与学校老师、社区干部了解座谈,这些家庭的孩子往往家庭教育缺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好,不少孩子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社会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正在逐渐发生转变,“唯分数论”的市场也越来越小,大部分家长由以往的关注成绩改变为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各类培训班也层出不穷、生意火爆。家长的教育观点在逐步矫正,但是培养人格健全的未成年人并未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关注思想道德教育并未成为家庭教育的主导。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的树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学生素质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高等学校录取制度的优化等都是比较重要的因素。观念的转变是决定因素,同时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只可能渐变,而不可能突变,需要国家在顶层设计方面坚持教育改革不动摇、不停步,逐步引导家庭教育步入正轨。
(二)加强方式方法指导。 在国人的眼中,似乎有些事情是不需要教育生而知之的,青春期教育、怎样谈恋爱、如何做合格的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等在学校教育中是基本不存在的,这些东西只能靠自己摸索。特别是家庭教育,如何了解孩子需求、怎样和孩子交流、为什么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等,没有谁告诉我们解决之道,没有谁指导我们化解之法。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多方共同着力, 一是学校办好家长学校。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合力才能培养好未成年人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教育培养未成年人主体的学校理应承担家长教育的职责。现在每个学校都挂牌成立了家长学校,但家长学校大多有名无实,真正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十分有限。要认真拟定家长学校授课计划,详细规划家长学校培养目标,定期开展培训,促进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的转变。要提高家长学校老师的师资水平,增强家长学校课程的吸引力,让家长觉得请假参加家长学校的课程学习“物有所值”。要改变家长学校的授课模式,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座谈交流、网络互动等形式,增强实效性。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 社区作为未成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指导家庭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更具有针对性。社区要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组织机构,邀请社区优秀家长、知名人士、成功人士等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组织开展家长座谈交流会,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特别是注重学龄前儿童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个别交流辅导,开展隔代教育讨论等形式强化年轻父母教育责任。 三是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 区委文明办、区妇联等部门要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辅导讲座、星级文明家庭评选、好儿媳评选表彰等形式,引导指导广大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三)关注问题家庭。 单亲家庭、留守家庭、不良家庭的家庭教育存在较大的缺陷,这些家庭的孩子极有可能成长为问题少年,甚至发展为少年犯。学校、社区要积极作为,加强问题家庭的未成年人教育。 一是强化监护人责任。 家庭教育最好由孩子的亲人完成,其他个人和组织越俎代庖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所以一定要强化监护人责任,留守家庭、不良家庭监护人家庭教育能力缺失的,社区要安排志愿者定期开展教育指导,确保家庭教育不缺位。 二是关注问题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 问题家庭的孩子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精神支柱,他们心理比一般孩子更脆弱,他们更加渴望亲情来抚平创伤的心灵。做好问题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关爱。学校、社区应该组织经常性的亲子活动,让问题家庭孩子和家长有更多活动的机会,促进感情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和社区还应该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 三是注重早期不良行为矫正。 学校、家庭和社区要共同关注问题家庭的孩子行为表现,如果发现比较明显的不良行为,要尽早开展行为矫正。不良行为矫正带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校和社区要聘请专业人员指导监护人实施,必要时安排专人定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