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病床上 仙桃残疾小伙助7个家庭寻亲成功
高位截瘫、卧床19年、出门靠抬——这些都挡不住一颗善良的心。仙桃市郭河镇苏阳村残疾青年郭松林通过网络,帮助7个家庭寻亲成功,用爱修补一个个残缺的家。2月14日,躺在病床上的他说,“用有限的能力帮助他人,能带给自己无限的快乐!”
12岁时,郭松林突患骨纤维异常增殖综合征,即俗称的“瓷娃娃”。由于多次骨折,他高位截瘫,连翻身都困难。2011年,郭松林成为寻亲公益组织“宝贝回家”的志愿者,网名“遥歌”,随后又加入“宝贝回家”家寻工作组,担任组长。近两年间,他自费维持公益开销,跟进指导200个寻亲案例,成功帮助7个家庭团圆。
2月6日,央视《等着我》栏目播出了郭松林帮助江西邹细发夫妇寻找儿子的故事。
“我想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团圆”
2月1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仙桃市人民医院住院部见到31岁的郭松林。
笔记本电脑斜靠小桌板,躺在垫高的枕头上,手握鼠标,眼盯屏幕——自2011年加入“宝贝回家”平台后,这就成了郭松林每天的志愿工作场景。
郭松林除了要进行大量的网上信息搜寻、比对,更重要的是电话联系寻亲家长,每天仅能睡5个小时。
天南地北的口音,家长们焦急波动的情绪,让双方沟通困难重重。长时间的长途通话,不仅考验着郭松林的身体,也考验着他的经济承受能力。
电话费越来越高。父母十分支持他的公益事业,卖了谷子给他买电脑,打零工给他交电话费,但他知道家里的收入来源全靠10多亩稻田,实在不忍心再增加父母的负担。
疾病束缚了郭松林的行动,却无法束缚他的智慧。他通过网络自学了平面设计,又通过网络接活赚取电话费。可这毕竟不是稳定的工作,情况好时,一个月能有三四单活儿,但有时整月都开不了张。有一次接到400元的单,是那段时间的最高收入。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郭松林的公益之路很苦很累。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淡然地说:“我深知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想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团圆。”
“帮他们寻到亲人,我很快乐”
在郭松林跟进的寻亲案例中,邹虎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
时针拨回到2015年8月。郭松林在整理网络帖子时,看到江西邹细发夫妇在宝贝回家寻子网上登记的信息,立刻联系指导他们到当地派出所采血入库。
之后,郭松林和其他志愿者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仔细比对照片、身体特征、丢失经过等关键信息,试图寻找蛛丝马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郭松林发现一个名叫王冬冬的小伙子登记的寻亲信息,和邹氏夫妇找的儿子邹虎很相近。仔细比对照片后,郭松林紧急联系王冬冬,指导他去公安机关采血入库。
然而,过了很长时间没有任何音讯。郭松林心里开始打鼓了:到底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带着疑惑,他赶紧联系相关部门查询,最后发现,因当事人疏忽把血液入错了库,导致没有比对出结果。他又赶紧重新联系双方和当地派出所,指导他们再次采血入库。二次比对有很高的相似度,这让郭松林很是兴奋。
经过第三次最终确认,双方合乎亲子关系,漫长的寻亲之路画上美好的句点。从最初接洽到完美结局,已过了半年。
郭松林说,寻亲之路是漫长、无助、煎熬的,而志愿者恰好能在这段时间陪伴这些失散亲人的家庭,也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番意义:“帮助别人,我很快乐”。
“最大的愿望是能坐起来”
12岁那年,正读小学的郭松林被诊断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综合征。当同龄人在奔跑、嬉笑时,他却被父母拖着四处求医。
骨纤维异常增殖综合征最直接的影响是骨质薄、易变形。“骨头最薄的地方大概只有两三张纸的厚度”,郭松林拿手比划了一下,起初他还能坐着,渐渐的只能卧床平躺,甚至翻身都会有骨折的危险。
2013年夏天,郭松林病情恶化,“当时一直吐血,住了好几次院,以为自己不行了。”清醒之际,他通过网络登记,与省红十字会签下遗体捐献协议,“如果自己真的要离开这个世界,还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
熬过那一段艰难的时刻,郭松林又开始了网络志愿者的工作。
命运似乎对这个家庭格外残忍。2014年,郭松林的母亲王环珍被诊断出结肠癌。这个贫困的农家已无力负担,为了给母亲筹救命钱,郭松林无奈在网络上发起募捐。
一位“宝贝回家”志愿者无意浏览网帖,才发现那个每天挂在论坛上、对大家有求必应的“遥歌”,竟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最需要帮助的人。
央视《等着我》播出了郭松林帮助邹细发夫妇寻找儿子的故事后,还发布了一个公益募捐账户,为郭松林筹集治疗费用。目前,网络上的捐赠还在继续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坐起来,自己照顾自己,为父母减轻些负担。”躺在病床上,郭松林期待新年能改善身体条件,做更多善事。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