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美的一面朝向世界 ——记自强不息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江盼
拄着双拐,她走过门槛、弯道、斜坡、台阶;走廊上,横着一辆三轮车,留下不足半尺的空隙,她尽力侧身,艰难地弯腰越过。
在一楼这间有些零乱窄小的宿舍,我们面对面坐了下来。
我们不忍触动那根敏感的神经。好在她迷人的美,加上笑声,让人暂时忘却了裙摆掩盖下的残缺。不时有泪珠夺眶而出。然而,一瞬间,笑容再次挂在脸上。
江盼,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应届毕业生。一个痴爱向日葵的残疾女孩,生命如向日葵般自由绽放。
“天平要保持平衡”
湖北天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11岁前,江盼的童年天真烂漫。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让一家人的笑声戛然而止。
2001年,正上小学五年级的江盼忽然感觉左腿疼痛,医院诊断为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医生把妈妈叫到一边说,孩子的病情非常严重,面临截掉左腿的危险,必须马上休学治疗。
看着仍在一旁嬉戏玩耍的女儿,妈妈呆立了半晌。她下定决心,哪怕砸锅卖铁,哪怕跑断自己的腿,也要保住女儿的腿。
天真的江盼被迫离开学校,在妈妈的陪伴下踏上了求医问药的漫漫征途。
希望一次次破灭,又一次次朝着新的希望奔去。就在一家人近乎绝望时,一个好消息传来,有一家医院能做这个病的保肢手术,而且有成功先例。
但,希望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手术失败了。
这一夜,全家无眠。江盼第一次见到妈妈的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她伸手帮妈妈一遍遍地擦去泪水,自己却没有哭。她想起在报纸上看到有人死后捐献器官救人的新闻,想起几年来为救她的命而破碎的家,想起心力交瘁的妈妈,心里翻江倒海。她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既然要死了,为什么不能捐出器官去拯救别人呢?
一个尚未成年的女孩,或许很快要告别这个世界,心中升起的不是悲怨,而是终于可以找到“回报”方式的庄严。当天晚上,江盼偷偷在网上发出了自愿捐赠器官的帖子。
事情很快在网上传开了,社会各界好心人纷纷向这个处在死亡边缘的女孩伸出援助之手。有的人给她汇来善款,有的人积极推荐医院……一场爱心接力在网上悄然展开。
最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妈妈带着江盼来到了西安唐都医院。经过专家会诊,江盼腿部的纤维瘤已经转移,必须马上截肢!
江盼要做的是半骨盆离断手术,当时在全国尚属罕见,风险极大。医生告诉母亲:如果不成功,会直接推进太平间。死亡的阴影再次笼罩在这个家庭的头上。母亲去拿签字的笔时,手在颤,心在抖,几次拿起,又几次掉下,但她别无选择。当签下“同意”二字时,手术单已被泪水打湿。
上手术台前,江盼再次恳求妈妈:如果我死了,让我捐出全部器官吧,我不想让你们的痛苦降临到别人的头上……也许是江盼的善良感动了死神,手术非常成功。医生切下的肿瘤重达50多斤,是江盼体重的一半。
那一年,江盼15岁。
截肢手术后,江盼面临的是如何依靠双拐,重新站立起来。这是又一个艰难的过程。
江盼难以忘记,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地上结满厚厚的冰。妈妈把她带到户外,让她拄拐行走。在这正常人不小心都会滑倒的冰面上,江盼一时失去了前行的勇气。可妈妈执意让她往前走。
果然,刚起步,她就重重地摔倒在冰面上。她向妈妈投去求助的眼神,可妈妈“狠心”地站在一旁,大声喊道:“江盼,自己站起来!站起来!”
眼泪滑下脸颊,心中满是委屈和无助,江盼心想,自己是不是成了妈妈的负担。
在妈妈的坚持下,江盼咬紧牙关,终于又站起来了。可刚一抬腿,又再次摔倒……
如今忆起往事,江盼理解了,妈妈就是要用行动告诉她:未来的人生,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一个夏天里,妈妈带江盼去看她最喜欢的向日葵。妈妈说:“你要像向日葵一样,心里充满阳光,人生才会像你的名字,有盼头!”
出院一周后,她主动要求回校复课。
由于课程被落下太多,要迎头赶上并不容易。这时,班主任刘灯炎接过了关爱江盼的“接力棒”,不仅义务为她补习和辅导功课,还找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简·爱》等书籍,让她从小说主人公身上学到身处逆境仍自强不息的精神。
江盼没有让大家失望,很快跃升为初中重点班的优秀生,并顺利考上高中。
但是,上高中后,学习负担骤然加重,她感到力不从心,成绩每况愈下。
班主任钟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天,他找来江盼,指着上课用的天平,并往一边加东西:“天平要保持平衡,该怎么办?”
“当然是往另一边加上同样重的东西。”江盼答道。
“是啊!那你现在要保持人生这个天平的平衡,又该加些什么呢?”江盼望着老师,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人,无法自己选择命运。但是,人可以改变命运。”老师动情地说,“你人生的天平已经向一边倾斜,你唯一可以往上加的砝码就是知识!”
此后,江盼学习比过去更加刻苦了。因为高位截肢并失去半边盆骨的关系,坐太久或站太久,都会引起脊柱和多处部位钻心的疼痛,为了忍住疼痛,她常常咬破下唇,豆大的汗粒从额头掉下来。
江盼终于熬了过来。2010年,她以优异成绩考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她总是面向阳光”
刚入学时,同学们曾悄悄提议每人出点钱,买一辆电动助力车,每天轮流接送江盼上下课。大家心里都藏着一个美好的心思:“我们想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
同学们“密谋”的帮扶计划,被江盼“否决”了。最后,大家买了一本笔记本,在扉页写上“同在一片蓝天下”,并附上每个人的祝福语,送给江盼。
这本笔记本,成了江盼大学期间的珍藏。
被江盼“否决”的,还有班主任给予的“特权”——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久坐会疼,就特许她课堂上随时可以站起来活动。但江盼一次都没用过这“特权”。她把自己当作健全的人。
“尽管她身体有缺陷,但她总希望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同学王芳说。
成长的路上得到太多的关爱,江盼想着尽自己可能回馈身边的人,回报社会。虽不能用身体的力量去帮助他人,但她来自心灵的温情,心智的成熟,对生活和人生更透彻的认识,为她赢得了“知心姐姐”的称谓。
大二下学期,江盼报名参加学校支教队,利用周末赴灵川县灵田镇初中支教。
出行前夜,她特意打电话给母亲,让妈妈将自己留在家里的10年前写的日记《花开的季节》复述一遍,她抄记下来,作为第二天给孩子上课的“教案”。“那是我人生低谷最艰难时的感悟,那时正好和这些初中生同龄,我现身说法,应该对孩子们有教益。”
她任助理班主任的09(2)班,一直让老师们“最头疼”。班风涣散,学风很差,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走动司空见惯,大家对她能否上好这一课很没把握。
出人意料的是,江盼这一堂课异常顺利,效果之好超出想象。
“她往那儿一站,就是最好的励志教育,足以镇住全场!”亲历那堂课的李广泉感慨地说。
江盼的真诚,渐渐改变了09(2)班。那些平时叛逆捣蛋的孩子,变得温顺起来;厌学自弃的同学,也拾起了课本。自称“从不写作业”的刘志涛,从此按时交作业了。女生陈初兰已走上社会,她说:“遇到困难时,只要想起江老师,就不觉得艰难了。”
除了09(2)班,江盼有时也到别的班级“客串”辅导。11(1)班的蒋璇,只听过江盼一堂课。但是,江盼的坚强,真诚的讲述,让蒋璇哭成了泪人。当天,蒋璇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座右铭:“每个人都应该笑纳上天给我们的一切,快乐也好,苦难也罢。”
江盼已经离开支教队近一年了,蒋璇依然清晰记得她拄着拐杖上下学校几十级台阶的情形。如今已读初三的蒋璇告诉记者:每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常常会想起江老师,想起她的经历,想起她的笑颜。
蒋璇说:“她总是面向阳光,把自己最美的一面送给世界!”
“我决不会放弃!”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让为我付出所有的妈妈能歇下来,让年迈的爸爸不必为家庭的重担和每天的生计而奔波,过上女儿为他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江盼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残疾大学生就业更难,我只有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才能增加就业的概率。
还没从考研失利的遗憾中缓过神来,毕业已在眼前,她该找工作了。“我至少要自己养活自己,不能再让父母为自己辛苦操劳了。”对记者聊起这个话题时,江盼显得有些无奈。
她选择找工作的第一站是深圳,不仅因为这里有更多的机会,更因为这是她父母和妹妹打工的城市,她希望在这里能有个照应。
她说,当初报考财务管理专业,就是以为用人单位不会过多考虑她的身体状况。但她很快发现,自己对找工作的困难估计不足。
一天,她找到一家用人企业,一走进办公室,便被异样的眼光打量着。
“哦,我是到你们这应聘财会的。”江盼诚恳地说。
“是你本人吗?”异样的眼光再次扫了过来。
“是的。”虽然心里不自在,但江盼依然微笑着。她正想递过自己的简历和各种证书,对方却打断了她:“我们已经招满了,不要人了。”
一个多月里,江盼几乎每一天都在路上,先后跑了几十家用人单位,基本都被拒之门外。
江盼眼前的路,远比她想象的要艰难。
“身体上的缺憾,通过刻苦努力,还能弥补;但现在要去说服别人接纳自己,可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江盼说,“但我决不会放弃!”(光明日报记者 刘昆 广西日报记者 贺波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贺超)
生命的再一次追问
光明日报评论员
20世纪80年代,张海迪用顽强的生命演绎出美好的人生,在全国青年中引发了一场关于生命的追问。今天,读着张海迪故事长大的90后女大学生江盼,不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海迪精神”,还将这种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她如向日葵般绽放的生命,在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中再一次引发了关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追问。
莎士比亚曾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江盼对这个问题的体验和思考,来得沉重而深刻:她11岁起备受病痛折磨,15岁被截掉左腿,从此开始自己的“独行”人生。面对生与死,她心中升起的不是悲怨,而是不抛弃、不放弃;即便站在死亡的边缘,她想到的却是用自己的生命给他人以新生。她经历的种种苦难和抉择,让她深刻领悟了生命的真正含义。
江盼的内心世界,从来都不孤独,父母、姐妹、同学乃至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成了她汲取生命营养的源泉。她的身上聚集着自然的光彩,宣示着生命的顽强——正如向日葵,“给点阳光就灿烂”,“总把最美的一面还给世界”。
成长路上得到点滴的关爱,在江盼心里都是涌泉之恩,感恩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开花,她时刻想着尽自己之力回馈身边的人,回报社会。利用周末到大山里去支教,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次自我超越。在深山里,在田野中,她与留守儿童真心相守、牵手同行,为山里孩子打开通向外界的一扇窗,让他们的世界充满阳光。
江盼的世界,从来不缺梦想。从大学梦的实现,到考研梦的失败,从就业梦的挫折,到赡养父母之梦的渺茫。尽管一路走来,有几多曲折,有几许无奈,她的心中始终充满阳光,正如她说:“人心都是向善的,朝着美好,便向着希望。”
当前,有些80后、90后常被形容为“草莓族”,表面光鲜,但经不起压力。而以江盼为代表的“向日葵族”,她们带着太阳的热度,傲然活在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向上的姿态,不卑不亢,不折不挠,把背影留给黑暗的过去,而将一张笑靥朝向阳光——在成熟的季节,他们就迎来自己的收获。
做“草莓”,还是做“向日葵”,这是值得每一个当代青年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