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减灾办专题研讨三峡库区地震和地质灾害综合减灾体系建设 寻求“后三峡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8.11.2014  16:11

 

11月27日,省减灾办在武汉市召开三峡库区地震和地质灾害综合减灾体系建设研讨会。研讨会始终围绕“后三峡时代”如何再造三峡库区平衡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展开讨论。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省减灾办常务副主任俞远汉主持会议,并介绍了三峡库区地震和地质灾害综合减灾体系建设相关情况。省减灾委专家委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李建松介绍了三峡库区地震和地质灾害综合减灾体系建设中卫星遥感“3S”技术应用的构思。武汉大学教授付仲良、邵振峰就利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绘制三峡库区灾害风险图作了介绍。省国土厅、水利厅、环保厅、地震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专家和恩施州、宜昌市、夷陵区、兴山县、秭归县、巴东县等三峡库区民政局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并发言。

会议认为,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生产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比如:区域气候变化、地震活动频次和级别增加,地质灾害多发,社会广泛关注,亟待通过科学研究,提出对策。自2013年以来,三峡库区我省境内先后发生了3次4.0级以上地震,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王国生、王晓东、郭生练、甘荣坤等省领导在《省民政厅关于秭归“3.27”和“3.30”地震的情况报告处置情况件》上签批同意“制定三峡库区地震和地质灾害防御专项规划,建立完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强三峡库区地震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会议指出,三峡库区地震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发展定位上要坚持三大原则和建立一项机制:一是“长远规划、逐步深入”的原则。三峡库区地震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打算,保持逐步深入的决心和毅力;二是坚持“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原则。三峡库区地震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能脱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能过度超前;三是坚持“满足三峡库区灾害救助基本需求”的原则。三峡库区地震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满足库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救灾基本需求,要以此作为立足点来抓。四是建立“行政推动与技术服务、企业参与以及省市县相配合”的工作机制。

会议强调,当前三峡库区地震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一是建立与现有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相衔接的指挥体系;二是建立以省减灾委为领导,省减灾委专家委为平台,以省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各库区市县、武汉大学专家和专业人员为研究团队的组织架构和智力支撑;三是形成以信息技术、减灾工程、宣传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为主要板块的工程项目规划;四是建立建设标准与评估体系,制定详细的实施路线图;五是建立与“后三峡”规划和各级财政投入相衔接的保障制度。(省减灾办刘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