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能少】“互联网+扶贫”拔穷根 筑梦路上更有信心
互联网,不断推动贫困地区农村发展,贫困群众“逆袭”不再是梦。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7%,规模为 2.01 亿,农村互联网市场的发展潜力依然较大。
去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网络扶贫行动计划》中提到,网络扶贫目标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五大工程,到2020年,网络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建立起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网络覆盖、信息覆盖、服务覆盖。网络扶贫,正在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为脱贫摘帽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过去“要致富、先修路”,现在“要致富、先通网”,互联网架起了信息高速公路。随着电信普遍服务深入实施,宽带进村、信息入户填补了城乡“数字鸿沟”,为贫困群众打开了连接世界的新窗口。
站在福建寿宁县下党村的村头,古老的鸾峰桥飞架在两座山峡谷之间,清澈的修竹溪水依旧日夜潺潺奔流。此情此景,拿出手机拍下眼前美景准备与朋友分享时,人们会惊喜地发现,公共Wifi的信号提示清晰可见。
扶贫路上,下党村正在打造扶贫定制品牌——“下乡的味道”,并推行“互联网+TV”党媒精准扶贫的新模式,探索金融扶贫与乡村旅游扶贫相结合,有力推进了党建富民强村工程。
在2015年1月,通过创新模式,下党村还在全国品牌中第一个植入“消费扶贫”的理念,策划实施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项目,在茶厂安装了8个探头,在茶山上架设了26个探头,开发可视化预订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三年里,下党村的信息化建设也跃居全省一流村水平:全村开通了免费Wifi、LED党员远程教育广场、微电影院、线上党务村务公开等信息化应用。另外,下党村很多上了年纪的孤寡老人床边都安装了小应用——“看护宝”。该应用显示终端放在村委会,老人们有急事找村委,只要摁按钮就可以发送信号联络。村委会负责看护的工作人员在老人允许下,可以通过“看护宝”能看到老人家中的实时视频,如果发现意外可第一时间反应。
伴随着家乡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女青年王光莹去年结束了3年的外地打工生活,回乡开店熬制绿豆汤,“我们这条街上的店子基本都可以微信、支付宝支付。”王光莹这样说。
巧用电商平台,家乡“土特产”连接大市场
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村口,一间明亮宽敞的小屋显得格外温馨。这是十八洞村的电商服务中心,现在电商收入占全村收入的一半。
如今,该村利用湘西州率先在十八洞村试点电商扶贫的契机,由县商务局牵头指导,及时建立电商合作社,包装村游线路和农副产品。平台建设围绕农家乐的资源和需求特点,对农家乐进行包装,对线下农家乐和农户提出电商合作要求,农户按照平台需要对农副产品进行分类和整理,让线上和线下无缝对接起来,让贫困群众享受到电商扶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目前,十八洞村的农副产品通过与盘古电商的合作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在京东、淘宝、苏宁上都建立了旗舰店。盘古电商相关负责任人介绍,他们采用“互联网+公司+农户”模式,先对十八洞村村民的总体状况做了考察,再运用互联网进行推广。比如,与直播平台合作,请村民直播家鸡在山野里觅食、回窝下蛋等场景,让网民直观地感受到这里的鸡纯天然无污染,一边直播就就有人下单付款。
近年来,十八洞的精准扶贫经验已从花垣县推广至整个湖南。花垣县“复制推广”十八洞村的经验后,2013年以来实现减贫2.8万人,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6276元,比2013年增加1373元。
电商扶贫,在江西于都县也颇具成效。“老区农产品丰富,但交通闭塞,电商恰好弥补了传统销售方式的不足。”靠电商平台创业销售当地脐橙的雷艳梅,如今已经是“农村淘宝”于都县罗江服务站负责人。
目前,整个于都县已经开设了320个村级服务站,其中85个淘宝村级服务站,222个京东村点,13个农村e邮服务站,覆盖123个贫困村;京东、阿里、居无忧、农村e邮等10余家电商企业陆续进驻了该县。
为进一步鼓励创业,于都县政府还出资租赁企业厂房,精心打造了“于都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对创业者进行培训等“一条龙”孵化,还实现了“免费注册、免费提供场地、免费提供信息、免费培训人员、免费提供网络、免费提供水电”的政策。
在湖南十八洞村、江西于都等地,很多之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电商扶贫,已经成为一条扶贫新路:一方面电商企业希望引领农村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电商扶贫引入社会资本,不断补齐农村在道路、物流、网络等方面的短板。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思想观念转变
在江西瑞金田坞现代农业综合园办公室内的一块智能大屏幕上,呈现着园内大棚内每个片区蔬菜的生长情况。另外,部分大棚内还安装了智能设备,通过24小时智能监管系统与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地记录农业园大棚内的土壤成分、温度、湿度、水肥管理、杀虫灌溉等具体情况。
如今,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机械化、自动化的基础概念,而是农业生产数据采集、大数据挖掘管理与农作物精细管理的现代工业模式。
在这家现代农业园里,“科技兴农”不再是一个口号。该农业园片区已经与广州市农科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广州农科院的科研实力和品牌优势,提升产品品质和知名度。同时,农业园还积极筹划投资兴建瑞金市农产品交易市场,致力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发展进步,在农批市场进行网络化经营模式。
与田坞现代农业园利用互联网技术管理蔬菜种植模式类似,赣州市于都县近年来着力打造的脐橙质量溯源基地。于都脐橙及脐橙加工制品采用二维码溯源技术,为每一个脐橙制作了“身份证”,实现“一果一码”可追溯,准确详细地记录了果品种植、采摘、加工、仓储、物流等信息,让每一个于都脐橙都“明明白白”。
“这样消费者可以通过客户端与智能手机移动客户端查看,实现远程可视化与透明化管理,以降低消费者对视频安全的担忧,实现果园生态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运营,实现‘生产有记录、过程留痕迹、品质有保障’。”基地有关负责人说。
互联网正在成为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型,变身“现代农民”。
64岁的钟振源老人经常到江西赣州兴国县凤凰村的“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翻看农技类书籍。该服务站点立足农家书屋的固有资料,结合当地大棚蔬菜、水产、家禽等特色产业发展具备相当规模的优势,打造“农家书屋+电商”服务模式,成为兴国县“农家书屋+电商”第一批建设示范点,打通了电商进入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通过农村电商,农产品很快就能卖完,价格也不低于市场价。我们开始对这种销售模式也并不接受,尝到甜头后产品都往这里送。”钟振源说。在兴国县,越来越多类似钟振源这样的传统农民,通过在电商扶贫新模式中不断转变思维、带动增收,转型成了“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