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四少”“五难”阻碍职工素质提升
5月19日,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正式公布,这被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亟须大量人才特别是素质高、技术精的技术工人。然而,日前河北省总工会的一项调查却发现,在岗职工职业素质存在“四少”,职业教育培训有“五难”,与实现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事实上,提高职工素质并非个别地区的需求,而是中国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必须跨越的“坎”。
河北是淘汰落后产能“大户”,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并不轻松。河北省总工会调查的300多家企业中,48%在近5年中有较大规模装备升级换代,53%在未来3年将淘汰部分落后产能。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转岗、再就业,都需要对职工进行大范围培训。
从调查的情况看,河北职工职业素质存在技能人才总量少、高技能人才少、拥有较高学历的职工少、职工获得培训的机会少等“四少”。在接受此次调查的54.3万名职工中,无技术等级职工占到了58.5%,初级工为16.4%,高级技师仅为0.6%。与此同时,近八成职工认为“教育培训安排得太少”、“培训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目前,在岗职工教育培训主要靠企业自发、自主开展。调查表明,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弱项”和“短板”。突出表现为教育培训经费足额“列支难”,受调查企业中有35.3%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不足1.5%-2.5%,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不列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一线职工“参训难”、普通职工教育培训“组织难”,许多企业长期忽视对普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此外,还存在政策待遇“落实难”和职工职业技能标准“认同难”。调查发现,五成企业没有建立凭技术等级晋升工资或津贴的相关制度,六成职工参加学历提升企业没有任何补贴,职业教育和企业要求也存在“两张皮”现象。
要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状况,亟须培育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也是“工业强国”必须具备的条件。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发现,发达国家职工队伍技能呈“橄榄型”结构,即高级工以上工人占35%到40%,中级工占45%到50%,初级工和无等级工则压缩到15%以下。
据了解,全国总工会再次制定工会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升级版”路径——《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5-2019年)》,各地工会也正在积极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职工培训教育新模式。如北京市总工会创建了“学分银行”,河北省总工会实施了“职工现代职业素质提升工程”,广州、无锡等地工会打造了新媒体教育平台。
“建设工业强国已经到了培养‘一流技工’的关键期。”全总有关部门负责人直言,实现“中国制造2025”只有十年的时间,打通职工成长成才的通道,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