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避苦趋乐能否奉为职场宝典?

04.03.2017  02:37

虽然“苦干派”值得尊敬,但85%的网友还是表示“身边有挑活儿干的同事”——

【避苦趋乐,你怎么看?①】避苦趋乐能否奉为职场宝典?

各有所得 漫画 赵春青

制图 贺少成

曾几何时,“老黄牛”深受推崇,它代表了一种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但到了当下的职场中,避苦趋乐似乎更受人们推崇。在不少人看来,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讨巧干、挑活儿干。

工作中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埋头苦干就是憨和傻吗?在职场中,这也许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你愿意当一个苦干派还是享乐派?

超8成人身边有“挑活儿干的同事”

工作中你愿意当一个苦干派还是享乐派?工人日报头条号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在近3000人参与的调查中,85%的网友表示“身边有挑活儿干的同事”;8%的网友表示“没有”;7%的网友表示“说不清楚”。

怎么看待工作中的推诿现象?48%的网友表示“正常,谁都不愿意多干活”;44%的网友表示“不太好,耽误工作进程”;8%的网友表示“说不清楚”。

面对额外工作,你会怎么办?41%的网友表示“视情况而定”;32%的网友表示“领导交代了就干、不交代就不干”;18%的网友表示会“挺身而出、任劳任怨”;还有9%的网友表示“能推就推”。

不少网友表示,在工作中是否苦干,要依据工作环境来决定。网友“凌云一笑”就表示:“公平的环境多干点儿就多干点儿,不公平的环境,干的越多怨气越多。”

对于工作中的“苦干派”怎么看?73%的网友还是将票投给了“值得尊敬”这一选项;20%的网友表示“能力不足只能如此”;7%的网友表示这是“想出风头、缺心眼儿”。

工作中避苦趋乐的思想正常吗?39%的网友表示“正常、谁都想舒服点”;38%的网友表示“不正常、最后老实人吃亏”;23%的网友表示“得看实际情况”。

如何看待工作中的苦与乐?61%的网友表示“完成分内工作就算完美”;24%的网友表示“自我加压,以苦干换乐趣”;仅有15%的网友表示“最好没压力,舒服一天是一天”。

什么样的职场氛围值得提倡?“奖励实干,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鼓励巧干,创新很重要”和“工作业绩才是衡量标准”;还有不少网友表示“投机取巧的人不能重用”。

网友“阿中芳”表示:任何单位都是由三部分人组成的,一是干活的,二是享乐的,三是批判别人、挑毛病的。作为什么背景都没有只有能力的人,只能做干活的,同时忍受第三种人的挑剔,实在忍不了就辞职。这个观点引起不少人点赞。

同时,不少网友表示能干的不如会说的,有时候干得越多错得越多,长此以往难免形成大家“绕着活儿走”的局面。

工作中的苦干派

不挑三拣四,老板更喜欢给自己派活儿

“今天好累啊。”这句话成了王丹每天下班后和家里人电话吐槽的固定“台词”。

“慢慢来,干久了你就找到窍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陈阿姨每次只能在电话里这样安慰女儿。

工作快一年了,但王丹依然还没找到母亲口中的“窍门”。

王丹是妥妥的职场“苦干派”,经常加班到晚上九点以后,别的同事不愿意干的事有时也得承接过来。她概括自己的工作态度就是“四不”:不挑活儿、不惜力、老板不走我不走。

“自己来单位时间不长,要学的有很多,还是应该多干才能站稳脚跟。”虽然工作压力大,但初入职场的王丹还是把工作看得很重,“既然事情交给我了,我可不能让它砸在我手上啊。”

也正因为她从来不对工作“挑三拣四”,老板也更愿意找她干活儿。

“有一段时间,大家手上都有好几个项目,忙得焦头烂额。领导突然在我们微信群里说,又有一个新活儿,谁来接。同事没有一个人敢回,领导就@了我……”王丹回忆道,“我们前段时间开会,每个人报自己手上在做的项目。领导听到我说的都惊呆了。原来,他都不记得我这边居然压了这么多工作。”

默默苦干的王丹有时也会觉得委屈,尤其是当发现自己的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时候,那种心情更令人郁闷。“我们公司人少活多,你很难拒绝。但多劳也不会多得,即使很累,薪水也是一样的。”

“唉,我只能静静等待老板给我加提成的日子。”王丹无奈地说道。

巧干派不赞成“下苦功”

现在应该提倡的是设法提高工作效率

“多干又不会涨工资,为什么要多干呢?”工作了三年,林依蓓觉得自己已经“参透”了职场的“套路”。她的单位实行的是岗位工资制,按岗定工资,到手能有多少钱在入职时就已经确定好了。

“刚进入公司的时候,我也是别人叫我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知道有些工作是能推掉的。后面慢慢清楚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其他人的职责,就会开始跟别人扯皮了。”

林依蓓表示,在他们单位,大多数人都是挑活干:“大家都是来工作赚钱的,又不是来做志愿奉献的。”

对于所谓的“苦干家”和“老黄牛”,林依蓓也不太认同。“现在应该提倡的是设法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味提倡苦干和实干。大家都应该想办法巧干,而不是一味下死功夫”。

在一家国企工作的罗涵也不太建议在职场提倡“老黄牛精神”:“老黄牛其实就是老实人。在别人眼里,你是好欺负的,可以被使唤的。”

在罗涵看来,“默默无闻”是职场大忌,“即使是在做‘老黄牛’的事情,也一定要讨巧让领导知道你是‘老黄牛’。”

营造公平竞争的职场氛围

有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就有什么样的员工行为

那么,“苦干派”和“巧干派”,在管理者眼中究竟孰优孰劣呢?

工作将近10年,现在安徽一家国有银行从事管理工作的刘娟认为应该提倡“埋头苦干”的精神,“讨巧干”并不是长久之计。但刘娟也表示,工作中需要一些巧劲儿,“缺乏思考,缺少创新的人没有太好的发展空间”。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确不太适应这个时代了,能干又能说的人更容易被看中。但任何领导都不会喜欢耍滑头的人。”在陕西一家国企工作了30余年的人事经理李斌说。

在辽宁某机关单位担任领导工作的欧杰友更欣赏埋头苦干的员工:“临时性工作和无报酬工作有的是,没有老黄牛精神是干不了的。日久见人心,诚实肯干的不会吃亏。”

为什么在老一辈眼中颠扑不破的苦干精神会在当下遭到质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刘文军认为,这和苦干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一定关系,它是在工作测评技术发展不健全的计划经济时代,为了降低管理难度,而采取的一种高度依赖员工觉悟度的激励方式。

“职责界定不够清楚,工作测评技术不够精细准确,激励机制不合理,未能做到奖勤罚懒。那么,就很容易产生工作上相互推诿的现象。”刘文军表示。

在刘文军看来,员工投机取巧不能完全归因于员工精神境界太低,也和激励机制的不合理有关:“实际上,有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就有什么样的员工行为。”

刘文军认为,要营造分工合理、有效合作、公平竞争的职场氛围,不能再仅仅依赖提倡“老黄牛精神”:“应该倡导‘老实人不吃亏’的管理理念。一是要做老实人,这里的老实人是指诚实、踏实、扎实的人,而不是指没有主见的笨人;二是不因为做老实人而吃亏,尤其是吃大亏。因此,重视发展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是关键点也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