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老中青三代派出所民警的“工作法宝”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4日电 (段吉雄 朱晓慧)警察情怀,家国天下,他们不属于同一个年代,但为了百姓的平安,他们甘愿奉献;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因为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团结在一起。尽管学历和经历迥异,然而他们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情怀却始终没有改变。探析十堰东岳公安分局三代派出所民警的工作法宝,会发现在他们默默工作的背后是浓浓的警民鱼水之情。
60后民警俞永胜:行千里路知百姓情
中区派出所寺包警务室民警俞永胜今年56岁,天生一幅热心肠,见到谁都是笑眯眯的,加上15年社区工作经历,使他也积累了丰富的化解邻里纠纷经验。邻里之间,谁家有个啥事,都喜欢找老俞来帮忙。
老俞负责的寺包社区里共有6个小区,人口达到了9000余人。没事的时候,他喜欢在小区里溜达,通过和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就是靠着这种方式,近年来辖区里的侵财案件实现了零增长。2016年,辖区里共发生了3起盗窃案件,都在第一时候侦破。
“没事多溜达溜达,就是不能抓到现行,至少也是对犯罪份子的一种震慑,让他知道我们警察时刻都在身边。”老俞说出了自己的“独门秘籍”。
行在深山知鸟音,游在阔水懂鱼情。长期和辖区群众打成一片,让老俞成了大家的“主心骨”、“管家”。
肖某和李某家同住在厂区职工宿舍楼上,且李家住层首,肖家住层尾。不知从何时起,李家的门和窗户隔三差五的就会被人用石块砸破,或者锁眼被堵上。本来平时两人关系就不太好,如此一来,李某便第一个怀疑上了肖某。随后,两人便开始斗上了。
一开始,只是含沙射影的指桑骂槐,到后来逐渐发展到直接面对面争吵。某一天,李某不让肖某从门口过,矛盾升级,两人大打出手,李某被打成腹部轻伤。俞永胜赶到了现场,一次调解不成,两次,三次……几番回合下来,双方勉强达成协议,但矛盾的根源依旧没有解决。平时还是相互暗自斗劲。
老俞也知道他俩的情况,便找到厂综治办、保卫科、退休科等,几乎与他们相关的单位都找到了,或分头做工作,或一起商量对策,尽量做好俩人的工作,生怕他们又打起来。然而,就在老俞忙完忙后张罗的时候。两人又开战了。前前后后,他如今两家都做了十几次工作。
2016年8月中旬,两家又斗上了。这一次,他们还把自己的子女都叫回来“出气”。老俞火速赶到,控制了剑拔弩张的现场。将两家的孩子都劝回了家,然后把李某和肖某请到了警务室。
讲厉害关系,算打架成本,论社会影响……老俞说得嗓子都快冒烟了,终于把两人给劝醒了。之后,俩人相携来到了社区警务室,向老俞保证从此以后再也不会为此事闹矛盾了。
70后民警赵振中:善用战术屡破大案
“美丽的鸟儿如果只顾惜自己羽毛的柔顺、光滑,而不去经受风雨的磨砺和洗礼,那么它就抵挡不住冰雪的侵蚀,就不能在九天上翱翔,不能去看美妙的风景。”这句话,是十堰市东岳分局中区派出所副长所赵振中写给女儿的话,实际上这也是他自己工作的感悟。走近赵振中,感受到的是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刚直爽快的性格和睿智敏捷的反应。
今年41岁的赵振中审讯工作是整个分局的名片,“御用审讯师”是同事们送给他的外号,大凡重特大案件的头号嫌疑人,或同事们审不下来的,最后都是赵振中出马,且每次都能摆平。
2015年11月19日,民警接到报案,称一卖笛子的男商贩杨某有猥亵女童嫌疑。民警在对其进行盘查,杨某拒不说出自己的名字,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规矩的守法人。因现场位置偏僻,没有视频监控,又无目击证人,审讯工作一时陷入僵局。后来民警在搜查杨某身物品时,发现他曾经盗窃过某药店宣传片的U盘。尽管有多方证据,但杨某依然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拒不承认,到最后甚至不再说话。因证据确凿,后警方以“零口供”将其行政拘留。
当天晚上,赵振中听说此事后,他拿过案卷仔细的进行查看,之后带领民警直奔拘留所。1小时后,他拿着杨某猥亵儿童的材料回到了所里。同事们惊诧不已,赵振中却显得轻描淡写:“我和他聊了会儿天,他就把我想知道的告诉我了。”
面对同事们的疑问,赵振中揭开了谜底。
“审讯之前,我首先会对此案进行详细的了解,在脑海中还原现场,同时换位思考,以嫌疑人角色进行模拟,模拟进入现场的方向、作案的方式、案后的处理,销赃等等,最后再通过对嫌疑人的调查找准他的弱点和软肋。”赵振中介绍着自己多年养成的审讯习惯。备足了功课,他才开始和嫌疑人正面接触。
审讯开始时,他会先营造出一个谈话的环境,根据嫌疑人性格、习俗、爱好的不同,和他们谈人生、谈理想、谈家庭,消除嫌疑人的敌对和抵触情绪,在聊天中释放他们的压力,形成良好的互动。然后慢慢的抽丝剥茧,将话题朝案子上转移。此时,大多数嫌疑人抱着又想“捂”又想“揭”的心理,赵振中会趁火打铁,根据他们的心态变化,在“捂”和“揭”中找到契合点,一击而中,击溃他们的心理防线。然后再把手中的证据一一摆出来,彻底让嫌疑人缴械。在审讯杨某时,赵振中就是紧紧抓住他“年过六旬,怕家人知道了丢人”的心理,慢慢开导,并承诺不通知其家人,最终让其自己招供。
“只要用心,肯学习,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赵振中如是说道。
80后民警尹剑波:用“大数据”化解矛盾
跟南区派出所民警尹剑波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只要是他经手的案子或者调解的纠纷,向当事人告诉自己的手机号码是他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曾有好心的人劝他别轻易把自己的号码轻易告诉别人,但这位33岁的民警却十分老道:“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化解矛盾不能只图一时的平息,要找准症结,从根源上化解。”
打开尹剑波的电脑,随着鼠标的快速点击,一个署名为“眼睛”的文件出现在面前。打开文件,里面是一条条罗列详细的人员信息,姓名、电话、工作单位、特长,甚至住在哪一栋哪一室都有详细的记载。
“可别小看了这些东西,这对我来说可全是宝贝。”提起这些,尹剑波充满了自豪感。
2016年2月,尹剑波接到一起案子,王某到刘某的店中购置物品,商量好价格之后,王某在店内的pos机上刷了7000元钱。交易刚刚结束,王某却突然反悔,刘某便立即撤销了此项业务,但此时消费账单已打出。王某认为自己已经付账了,要求刘某把7000元退给他,但刘某表示账已退回。两人争执不下,便报了警。
尹剑波也傻了眼。像这种问题他之前也没有接触过,钱究竟退没退回他也不知道。为了解决此事,尹剑波带着当事人来到了银行,但因为是双休日,银行并不办理此项业务,必须等到周一上班时才能咨询。
时间不等人,两名当事人还在一旁等着结果。此时,尹剑波突然想起自己之前在办理案件时曾经遇到过一个推销 pos机的,便找出他的联系方式。经过咨询,此人证明pos机确实可以在付款后的规定时间内撤销。得到专业人员的答复,尹剑波心里有了数。他向王某立下了保证,称如果有问题随时都可以去找自己。果然,周一王某打来了电话,说自己卡内的钱已退回。
有了这次经历,尹剑波有了自己的想法:“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警察也不是万能的。如果能够汇集各方面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之后,尹剑波便留了一个心眼。每次办理案件时,不管是当事人、嫌疑人还是证人,尹剑波都把他们所有人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并给文件起名叫“眼睛”。
“起名叫‘眼睛’,顾名思义就是扩宽视野、增长见识的意思。有了这个‘智囊团’,今后无论遇到再艰难的案子,我都有了坚强的后盾。”尹剑波这样说。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