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选派145名“第一书记”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近日,恩施市选派了145名机关党员干部到145个重点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已全部到位,并围绕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有力助推了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识别,让“第一书记”信得过。结合全市145个重点贫困的实际,按照因村派人、因人定村的原则,选派工作经验丰富、能“接地气”的“第一书记”,让老百姓信得过。对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村,选派党群部门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进驻帮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理清发展的思路;对有经济基础但产业发展较弱的村,选派涉农部门懂政策、有技术的干部进驻帮扶,指导发展产业,开展创业培训,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从对口的职能部门,选派有思路、有办法、有能力的干部进驻帮扶,协调统筹各种资源,强化帮扶措施,改善贫困落后的现状;对社情民意比较复杂的村,选派政法部门懂政策、懂法律、善于处理复杂难题的干部进驻帮扶,积极转变民风化解社会矛盾,推动脱贫致富。
精准定位,让“第一书记”下得去。为确保“第一书记”职责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围绕“建立一个好班子、理清一个好思路、培育一个好产业、完善一套好制度、营造一个好环境”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第一书记”任前培训和就职谈话,要求“第一书记”围绕各村精准扶贫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放下架子、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开展工作,全面摸清任职村发展现状,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做到一个村一个科学的脱贫规划、一家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确保在两年任期内实现“政策落实好、产业发展好、组织建设好、民主管理好、和谐稳定好”的脱贫目标。
精准考评,让“第一书记”干得好。坚持“工作从严、保障从优”,从日常管理、待遇保障、绩效考核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明确规定“第一书记”到村工作的时间天数和管理办法,严格请销假制度,杜绝“两头跑”、“走读”现象,杜绝“只挂名不进村”现象。为确保“第一书记”能到村安心工作,在保持原单位待遇不变的基础上,按照全市差旅费管理办法给予“第一书记”生活补贴外,另外再给500元驻村补贴。同时,将各单位支持“第一书记”驻村情况纳入单位党建考核,由市直机关工委组织考核。将“第一书记”抓党建、办实事、改作风、助脱贫和群众知晓率、干部认同率作为考核内容,由乡镇办组织考核,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实现“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明了”。(恩施市扶贫办 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