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四大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简介

20.01.2015  19:28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简介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实施规划范围包括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共计11个县市,辖120个乡镇3028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3.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7.8万人,乡村人口34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截止到2010年,片区内共有贫困人口196.4万人,2010年,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326元,仅为全国、全省的56%、57%。

  一、实施规划的基本构架

  湖北武陵山片区实施规划基本构架是围绕"一个思路、两个中心、三个转变、六个定位、八个探索、九个创新",按照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编制。

  "一个思路":即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两个中心":即立足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环境)两个中心。"三个转变":即实现区域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由内生型经济为主导向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转变,由整体解决温饱向全面建成小康转变。"六个定位":即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特色农业发展区、生态文化旅游区、生态安全屏障区、民族团结模范区。"八个探索":即探索完善扶贫攻坚与跨区协作机制,探索完善扶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共赢机制,探索完善合力攻坚大扶贫工作机制,探索完善扶贫投入增长机制,探索完善扶贫攻坚瞄准机制,探索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探索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机制,探索完善综合扶贫与扶贫到户机制。"九个创新":即经济发展创新,扶贫到户创新,民生改善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区域协作创新,特色产业创新,设施建设创新,发展布局创新,重点项目创新。

  二、空间布局

  构建"一主两副,两节四带"(一主即恩施市,两副即利川、来凤,两节点即秭归、长阳,四带即宜昌-长阳-巴东-建始-恩施-利川-万州经济带;宜昌-长阳-五峰-鹤峰-宣恩-来凤-咸丰-黔江经济带;巴东-建始-恩施-宣恩-来凤-龙山经济带;兴山-秭归-长阳经济带)的空间布局。同时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

  三、重点任务

  我省武陵山实施规划的重点任务有六个方面,分别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规划》依据武陵山的实际,提出了重点建设方向和主要项目。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以恩施市、宜昌市"1小时交通圈"及与周边主要城市的快速连通的思路,建设恩施、利川、来凤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推进利川至重庆、黔张常、郑万铁路建设以及安张常铁路、恩黔铁路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加快宜巴、恩来、建恩、利万、宣黔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宜张高速。按照强化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的目标,强化水利建设,新建46座小型水库,对197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秭归、长阳、五峰等城市供水工程,新建乡镇集中供水水厂120处。

  在产业发展方面:把旅游业作为片区产业发展的第一抓手。围绕三峡风光、地质奇观、乡村风貌、民族风情特色,打造三大旅游板块(地质奇观-山水画廊旅游板块、高峡平湖-峡江文化旅游板块、民族风情-原始山水风情旅游板块)。重点发展水果、茶叶、蔬菜、畜禽、魔芋、中药材、特色饮料(酒)、粮油精深加工及特色食品开发等9大产业集群。依托片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导矿产开发向优势大企业集中和矿产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培育以土苗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精品建设。

 

  湖北省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简介

 

  湖北秦巴山片区包括十堰市的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茅箭区、张湾区、襄阳市的保康县和神农架林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也是我省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片区国土总面积30170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9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2.8万人,乡村人口278.7万人。

  秦巴山片区存在的突出困难表现在农户生计脆弱,致贫原因复杂;区域发展差异大,产业支撑能力弱;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制约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不足,科技支撑乏力;生态建设任务重,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

  一、战略定位、发展目标

  秦巴山片区的战略定位为区域性交通枢纽、特色产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集散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山区城乡一体化试验区。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完善,主导产业带动能力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减少50%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到2020年,彻底改变秦巴山片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区域发展步入一体化协调发展轨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空间结构

  秦巴山片区的空间结构为"一主一副七点三带","一主"即十堰市中心城区。"一副"即丹江口市,"七点":即郧县、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房县、保康县城关镇、神农架林区松柏镇。"三带":即汉江生态经济带(丹江口-十堰城区-郧县-郧西),主要发展汽车制造、设施农业、生物产业、生态旅游、道地中药材、农产品加工、水资源开发等,形成循环经济发展带。保竹高速公路经济带(保康-房县-竹山-竹溪),主要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精细磷化工业。G209经济带(神农架-房县-十堰城区-郧县),主要发展旅游业、汽车制造、特色农业等。

  三、重点任务

  我省秦巴山片区实施规划的重点任务有六个方面,分别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依据秦巴山的实际,《规划》提出了重点建设方向和主要项目。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是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片区扶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建设十天、郧十、麻竹、谷竹、保宜等高速公路,建设武汉至西安客运专线,建设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机场,建设丹江港、武当山港、郧阳港,形成与武汉、郑州、西安、重庆等大城市紧密联系、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营造良好水环境的要求,加大水利投入力度,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积极推进十堰热电联产、孤山水电站等项目。

  在产业发展方面:主要是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提高片区经济发展质量。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六大板块(茶叶、蔬菜、中药材、柑橘、食用菌、核桃)。旅游业重点是围绕武当山、神农架,打造两条黄金旅游干线(武汉-武当山(太极湖)-十堰-郧西(郧县)-西安、武当山(太极湖)-房县(保康)-神农架-三峡),形成三大旅游组团("武当山、太极湖"生态水体旅游组团、"远古遗址、秦楚古韵"文化旅游组团、"自然山水、风情休闲"生态旅游组团。工业是围绕十堰市现有的产业基础,加快建设汽车制造业基地,形成百万辆产能。

 

湖北省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简介

 

  湖北省大别山实施规划范围包括红安县、麻城市、英山县、蕲春县、罗田县、团风县、大悟县、孝昌县。片区下辖 106个乡镇,3507个行政村,国土面积 15547 平方公里,总人口550.0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46.66万人。

  片区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贫困人口数量较多。二是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三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五是基本公共服务不足。

  一、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革命老区振兴试验区、红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长江中游绿色生态屏障区和民生改善先行区。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贫困人口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一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到2020年,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相对贫困问题逐步解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与全省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空间结构及城镇布局

  (一)空间结构。构建"两纵两横"空间结构。"两纵":京广铁路,串联大悟县、孝昌县;京九铁路,串联麻城、团风、蕲春;"两横":麻竹高速公路,串联大悟、红安、麻城;汉英高速,串联英山、罗田。

  (二)城镇布局。构建"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体系,以麻城市为主中心城市,以蕲春、大悟为副中心城市。

  三、重点任务

  我省大别山片区实施规划的重点任务有六个方面,分别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规划》依据大别山的实际,提出了重点建设方向和主要项目。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形成连接武汉、合肥、郑州等中心城市的综合运输通道。重点建设麻阳高速、麻竹高速、棋盘洲长江大桥、蕲太岳高速,京广线与京九线连接线团风段、随麻安铁路大悟、红安、罗田、麻城段。围绕江河治理,积极推进澴水、滠水、倒水、举水、蕲河、华阳河等6条长江支流重点河段治理,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确定的防洪标准。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强城乡一体化电网建设,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县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保障水平。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在产业发展方面:充分发挥铁路、高速公路、长江航运的纽带功能,建设以蕲春、团风为主的沿江经济带,以麻城、红安、大悟为主的红色旅游经济带,以英山、罗田、孝昌为主的特色农业经济带。一是发展粮食、油菜、茶叶、药材、蚕桑、板栗、花生、蔬菜、水产、禽畜等十大特色板块。二是培育生物医药、建筑材料、纺织服装、钢构、汽车配件、机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三是发展旅游业。打造三大旅游组团(以"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渡江战役公园等红色景点为主体的红色旅游组团,以大别山、龟峰山等生态景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生态旅游组团,以"将军故里"、"医圣故里"为主题的名人故里文化旅游组团)。四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麻城交通优势和蕲春、团风沿江优势,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产品集散中心、华龙国际港口物流园和武汉新港团风港区。

 

湖北省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简介

 

  湖北省幕阜山区包括黄石市阳新县和咸宁市通山县、崇阳县、通城县。国土总面积8572平方公里,辖53个乡镇、925个行政村(社区)。2010年末,总人口253.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5.34万人。到2010年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还有43.2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1.9%,高出全国平均贫困发生率17.8个百分点。

  制约该片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贫困程度深、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环境恶劣。

  一、基本原则和战略定位

  坚持绿色、创新、协调、统筹、共享的基本原则,片区发展战略定位是:幕阜山区脱贫致富的先行区、华中地区旅游度假胜地、内陆地区新型能源基地、片区生态安全屏障、鄂南地区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幕阜山片区贫困状况明显改善,片区内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与体制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三、空间结构

  主要是构建"四中心一经济带"格局,"四个中心"即阳新县兴国镇、通山县通羊镇、崇阳县天城镇、通城县隽水镇等四个城关镇。"一经济带"即106国道和杭瑞高速经济带,即岳阳市-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阳新县-武穴市-瑞昌市-九江市。

  四、重点任务

  我省幕阜山片区规划的重点任务有六个方面,分别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规划》依据幕阜山的实际,提出了重点建设方向和主要项目。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构建连接区内外的交通骨架。以大广、杭瑞、106国道、长江黄金水道和京广、武九铁路干线为依托,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构建片区四县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以及周边黄石、咸宁、九江、岳阳等大中城市的高等级交通骨架。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建设一批输变电工程,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拓展新能源,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保障水平。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重点建设片区四县县城和中心镇道路、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供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在产业发展方面:一是特色高效农业。建设以优质稻、油茶、中药材、水产、茶叶、水果、楠竹、雷竹、蔬菜、水果、生猪、肉鸭为主导十二大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二是生态旅游业。大力开发"湖光山色"资源,突出"春看竹海、夏游九宫、秋赏金桂、冬浴温泉、四季游仙岛湖"旅游主题,把幕阜山片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新型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三是加工制造业。围绕农林产品加工业、医药化工产业、矿产资源采选加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基础材料业等重点制造业产业进行布局。四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家庭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金融、科技和综合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