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警惕救助站里的“跑站族”

11.12.2014  17:02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李玉麟  通讯员  柴化锐  周浩  秦叙常
  民政救助管理站主要是对城乡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收容、送医、庇护和帮助返回原籍等进行救助。记者在恩施州来凤县和襄阳市襄州区采访发现,寒冬时节,年关将至,各地民政部门迎来了一年中的忙碌季。然而一些特殊的身影——“跑站族”不时出现在各地救助站,他们以要钱为目的,钻民政救助政策的空子,不当占用社会公共资源。
  或撒泼讹诈,或西装革履,“跑站族”手法多样
  11月3日,一名安徽阜阳籍60多岁的董某来到襄州区民政救助站,声称重病缠身,无钱返乡,要求给现金他去买车票。救助站工作人员上网查询发现,2011年以来,董某马不停蹄,已在全国各地跑遍160多个救助站,是典型的“跑站”人员。救助站表示:核准情况后如若属真有困难,可以管吃住,并购票送其返乡,但不能给予现金。董某见状悻悻离去。
  然而1个多小时后,救助站接到上级民政局领导打来的询问电话。原来,董某离开后,去区政府上访,反映说救助站不作为,区领导将此事转到区民政局。救助站详细解释之后,领导给予理解,据实向上反馈。
  来凤县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有一名身着西装、拎着手提电脑的人到救助站,声称钱包被偷,无钱返乡,索要火车票和路费。“我们普通人一般在外地丢了钱包会想法找亲戚朋友借钱回家,对吧?‘跑站族’们却不是这样,他们熟悉政策,熟门熟路找到救助站。
  据了解,“专业跑站”人员,一般都熟悉救济政策,相互之间常有联系,也懂得聚众给政府施加压力的技巧。“跑站族”得到留宿等救助后,有时还在站里开会讨论哪里的救助站好要钱、哪里的救助站不好要钱,几乎可以绘成一张跑站信息图。由于有些救助站把关不严,没有深入调查取证,或者不堪跑站者撒泼式的纠缠;抑或有的救助站宁肯花小钱省麻烦,导致部分跑站者索钱成功,收入不菲。还有的跑站者以自残等行为要挟救助站工作人员;更有甚者,要钱不成,便强求救助站不要在车票上盖章,以方便其倒手转卖车票获利。
  规范管理,协调配合,消除恶意跑站现象
  去年6月,民政部出台的《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第55条规定:原则上不得为受助人员提供现金。因特殊情况需要提供短途公共交通费的,一般不超过20元。可以说,如此明确的管理细则基本杜绝了跑站者的生财之道。
  目前,各救助站都有信息联网,跑站黑名单制已经建立。记者在襄州区民政救助站了解到,该站成立于2011年底,之前也曾接待过许多类似跑站人员,多时一年约有20余人,对于这些无需救助却又上门以各种理由要钱的人,救助站不怕纠缠,坚持原则,目前每年出现的跑站人员已不到10人。
  对于这些专业跑站者,能否一概予以封杀?
  襄州区救助站有关人士表示,那也不妥。或许有一天,因为这些“专业跑站”者中有人真的需要救助,不能因他们曾经有过跑站行为,就完全拒他们于救助站之外!从眼下该救助站接待“跑站”族日益减少的现状看,关键是要深入调查,规范管理,坚持原则,按规拒绝,尽量压缩“跑站”者的获利空间,以善劝恶。
  有关民政救助人士呼吁,各地救助站在规范管理,严格把关的同时,希望能与公安系统、社会福利院、医院等机构之间加强协调配合,群策群力消除“跑站”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