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心理健康 创造社会和谐

14.10.2014  17:20


10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宜都市残联在省、市残联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努力工作,采取六项得力措施,落实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计划任务指标。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宜都市持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有12023人,其中精神残疾人有1036人。目前精神残疾人的监护率100%,显好率99.3%,社会参与率65%,肇事率0.4%。

一、政府重视,目标明确

十二五”开端,宜都市人民政府将贫困精神病患者服药(住院)医疗救助项目纳入“十二五”民生工程,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宜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今年将出台《宜都市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政府救治管理实施方案》,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政法委牵头,财政、公安、民政、卫计、人社等单位组成的宜都市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精神病防治和救治的组织管理网络。

市残工委组织市卫计局、公安局、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残联共同对全市精神病患者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2011年,市残联从每年为2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逐年增加到目前的602人,其中实施免费服药560名、住院救助42名,并在市一医院附属红十字医院,建立精神残疾人示范性康复设施,培训精神病残疾筛查、诊断、医疗康复、住院医疗、康复训练专业技术人员,取得显著成效。

二、建立健全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组织管理网络

(一)制定方案,召开协调会、扩建定点医院。市残工委制定了《宜都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成立由市残联、卫计局、市一医院附属红十字医院相关人员联合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措施。并在每年5月全国助残日期间,组织市残联、卫计部门召开项目工作联系会,安排部署了各项工作。

市政府为了强化全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将市精神病康复专科医院——“市一医院附属红十字医院”规划扩建,同年,市残联匹配资金14万元,为200多名精神病患者落实免费服药和10名精神病患者住院救助康复经费,以后逐年递增。今年已为56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实施免费服药和42名贫困重度精神病患者实施住院医疗救助,已投入医疗救助经费36万元,

(二)建立健全全市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网络。十二五实施方案颁布后,市一医院作为全市精神病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在市卫计局的指导下,调整充实了各卫生院技术人员,负责各乡(镇)精神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村、社区成立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指导小组,对已确诊为精神病患者,由基层卫生人员、村(社区)干部、病人家属组成三位一体的家庭看护。以市精神病医院为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技术指导网络逐步健全,为全市精神病康复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市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各技术指导小组制订了工作制度、定期回访制度、跟踪服务制度和职责,各级之间相互联系、互相配合,定期总结评估,责任到人,从而保证了精防康复工作有序地进行。

三、加强精神病防治康复专业工作队伍培训

市残联十分重视培训精神病防治工作人员,2011年以来,举办了三期基层专(兼)职工作人员培训,培训期间,均由残联干部和精防技术指导人员授课,讲授内容为精神医学概况、精神病症状学,常见精神病诊断和治疗,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医学心理咨询、儿童多动症、精神发育迟滞、社区康复等等,参加培训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方法,学到了不少的精神卫生知识;此外,市残联打算今后有计划地把乡(镇)技术指导人员分期分批到市精神病院学习,进一步提高技术指导队伍的素质,保证基层精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全面掌握精神病人现状,市残联专门组织了培训班,集中学习精神病诊断分类标准,学习全国统一表卡的填写和统一操作规范,每个乡(镇)残联也分别对每位确诊者进行了建档、立卡。

四、组织开展精神病人调查确诊建档立卡

(一)做好筛查,明确救助任务。市残联要求各乡镇残联做好贫困精神病患者一年一度的筛查工作,按照上报需求情况,确定各乡镇贫困精神病患者服药和住院的救助任务。

(二)确定救助对象和申请程序。市精神病定点医院组织医生到各乡镇对需求对象进行确诊,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精神病患者,由居(村)委会推荐,经本人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填写《宜都市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住院)医疗救助项目申请审批表》,到市残联办理《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医疗救助卡》或《宜都市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住院通知书》。

(三)组织就诊服药及住院就医。市精神病定点医院根据患者集中和分散情况,确定了服药门诊,对偏远的患者,组织医生到乡镇医院开展服药服务。对急需住院治疗的患者,由各乡镇残联护送受助贫困精神病患者到精神病定点医院办理住院手续,并建立诊病档案,定期随访。

五、开展多层次的精神病治疗康复工作

为了使已确诊的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和良好的康复,除了发挥市精神病医院的积极作用外,加大社区康复的力度,针对不同病人和病情,开展多层次的康复治疗工作。

(一)对重度急性期精神病患者,符合住院救助条件的,市残联与市民政部门密切沟通,,及时收入市精神病院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开放、半开放管理,开展心理疏导、工疗、娱疗、促进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尽快恢复,帮助患者逐步回归社会。

(二)对病情不严重且不稳定,无条件住院的患者,建立家庭病床,由乡(镇)、村(社区)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康复训练,由家庭成员负责护理好病人。市民政、残联在保障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和住院救助项目实施上,密切配合。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精神残疾人,市残联实行开放式管理,有多少办理多少,不受指标限制。

(三)对出院返家的病人,由基层卫生人员、村(社区)干部、患者家属组成看护小组,定期随访、记录病情、监督按时按量服药,开展心理疏导,解决生活困难,防止意外发生。

(四)对发现关锁病人、市精神病医院及时派车,解除关锁接往医院治疗。由民政、残联解决住院治疗经费。

(五)以人为本,实行开放式管理,在全面落实家庭、村(社区)、乡镇三级管控措施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免费服药、住院救助的专项经费,并及时公示,加强财政、审计部门的管理和社会的监督,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功能性康复。

六、加强宣传,建立精防康复科学规范管理体系

市残联每年组织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组织专家进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帮助精神病人。

市残联和市技术指导小组,充分利用培训班和下基层查访工作的机会,详细讲解全国统一表卡的使用和填写方法,并积极利用全市电脑化管理,逐步实现全市电脑联网、各级之间定期反馈信息,学会运用表卡、数据科学地评估和监控精防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起全市精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