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观云识天” 湖北气象专家谈天解云

23.03.2017  18:23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3日电 (马芙蓉 李傲)“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在天气观测中,云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云里藏着哪些秘密?如何辨别认识云?如何“观云识天”?3月21日,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记者专访湖北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杨志彪,听他讲解云和天气的那些事儿。

   记 者:2017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什么?今年的主题有什么意义?

   杨志彪: 世界气象组织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并从1961年开始,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气象工作者都要围绕一个由WMO选定的主题进行纪念和庆祝。

  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观云识天”。云是丰富思想艺术的源泉,在调节地球能量平衡和天气气候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理解和认识云,对于预报天气、模拟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预测可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

  “观云识天”的主题,重在发挥科普作用,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气象、了解天气,拉近云和普通百姓的距离,让气象知识深入寻常百姓家。

   记 者:“观云识天”是指气象业务中的哪项内容?如何认识云?

   杨志彪: 气象业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综合气象观测、气象预报预测、气象服务。云对地球系统能量平衡和水循环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云也是气候观测项目之一。“观云识天”属于气象观测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在天气气候预测和水循环中的巨大作用。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底部不接触地面。

  云的形状多种多样,变化也比较复杂,存在形态学分类、发生学分类、云的层次高度、云的组成等多种分类方式。在气象观测工作中,综合各种分类法,根据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把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从高度上,可以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的三个分类:

  低云:积云、层云、层积云、积雨云、雨层云;中云:高积云、高层云;高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

  从外观上,可以分为“”、“”、“”、“”等四类:

  “”:像棉花一样堆积起来的云;“”:像一层灰沙一样满布天空;“”:像一缕缕卷发一样的云;“”:会带来降雨的云。

  今年世界气象日,WMO会发布新版的《国际云图集》。《国际云图集》根据云在天空中的形成位置和大致形状,把云分成十大基本类型,云的识别、描述和命名对于天气气候研究十分重要。

   记 者:气象观测工作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气象部门常见的观测手段有哪些?

   杨志彪: 气象观测是基础,为天气预报提供基本资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气象观测即为天气预报的“”。没有气象观测,不可能有精准的预报。

  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部门的观测手段日渐多样、综合、立体、智能,常见的手段包括卫星观测、空中观测、地面观测等。观测的要素越来越多,时间频次越来越强、空间密度越来越大、观测盲区越来越小。

  前段时间,公众比较关注的风云四号,是第二代地球静止轨道定量遥感气象卫星,代表当今气象卫星最先进水平,表明我国的气象观测手段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记 者:目前湖北省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建设情况如何?对气象业务发展起到哪些支撑作用?

   杨志彪: 目前湖北已经基本实现了对云层的自动化观测,通过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的数据供给,使得天气预报等气象产品更精准更可靠。“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湖北气象部门将原有的80多个人工观测站升级改造重建到如今的2600多个自动化观测站,大大提高了观测站的覆盖精度。

  此外,设备与手段的完善也带来了数据可按分钟计的观测能力的显著改观。目前,湖北省内天气预报已经从原先的一乡镇一预报到如今的村级预报推进。同时,对于大城市城区、大型旅游景点、高速公路沿线的天气观测的“特别关照”也正在逐步实施。湖北省内高速公路沿线已经建起了180多个自动化站点,这在特殊天气尤其是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将为及时调整交通管理策略、实时发布预警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农业小气候、水体、生态气象等方面的观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记者:气象现代化正在稳步推进,在今年的重点工作和“十三五”规划中,湖北省气象观测现代化建设方面将会有哪些新的进展?

   杨志彪: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气象局已基本建成可满足湖北省的综合观测体系。从地面到空中,均能满足预报需求。下一步,将围绕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提升观测设备稳定性,不断优化观测体系,加强长江沿线、内河沿线的观测系统建设。(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