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残疾人权益保障热点问题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保障残疾人权益 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邀请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和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聚焦残疾人权益保障热点问题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有爱无“碍”:城乡无障碍环境不断优化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出行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刘李峰介绍,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修订了《无障碍设计规范》《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在相关国家和行业工程建设标准中明确不同类型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
“十三五”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农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积极推动城乡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
导盲犬是帮助盲人无障碍出行的重要伙伴,但目前社会上有部分人士对导盲犬存在成见。
针对这一问题,程凯表示,将进一步向社会大众宣传导盲犬和盲人之间特殊关系的知识,呼吁更多包容和便利。
“我们还要积极推动运用北斗导航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开发电子导盲装置和设备,让更多视力残疾人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安全出行。”程凯说。
让梦启航:保障残疾人求学就业权利
残疾人同样有权利拥有精彩人生,这就需要不断提升残疾人求学就业相关权利的保障力度。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朱东斌介绍,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在普及水平方面,“十三五”期间,特殊教育在校生由2015年的44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88万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由2015年的5.03万名增加到2020年的6.62万名,增长31.6%。
此外,教育部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发展。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由2015年的23.9万名增加到2020年的43.9万名。
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介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中国残联等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提供多元化就业服务、依法依规维护残疾人权益。2020年持证残疾人新增就业38万人,残疾人就业规模达到862万人。
兜牢底线:切实做到“弱有所扶”
近年来,民政部不断织密残疾人群体的民生保障“安全网”。
据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徐建中介绍,截至2020年底,民政保障的残疾低保对象达1076.8万人,残疾特困人员107.5万人。此外,民政部还将父母双方均为重度残疾人的8万名儿童、一方重残另一方死亡或失踪的4.8万名儿童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民政部还实施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使近22.3万人次孤儿得到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
推动解决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家庭住房保障和住房安全问题也是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重要方面。
刘李峰介绍,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对象范围,优先实施公租房保障。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47万残疾人家庭正在享受公租房保障。与此同时,住房城乡建设部还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作为重点保障对象,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