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呼唤人才下沉

26.11.2015  12:50
  近日行走秦巴山区,采访精准扶贫,深感各类人才缺乏,仍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一些乡镇学校、医院,硬件已相当不错,但因缺少优秀的医生和老师,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中央政治局23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强调扶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啃下扶贫脱贫这块硬骨头,固然需要政策、资金的支撑,最紧要的恐怕还是需要各类人才,如优秀的干部、企业家、农技人员、教师、医生等等。有了人才,政策和资金才能用到实处,并产生带动效应。政治局会议指出,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在竹溪县,记者看到乡镇都成立了“扶贫攻坚作战指挥部”,一个村就是一个扶贫攻坚的“战区”,各级干部常常工作到深夜,这是扶贫的重要基础。但对扶贫攻坚的重任而言,还需要补充力量。

  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低保覆盖,是扶贫的重要措施,这既有短期内攻坚作战的内涵,也有防止脱贫后返贫的持久战意味。通过相应的措施和机制设定,让城市的人才定期、分批到乡村工作一段时间,既可弥补乡镇各类人才的不足,为农村送去“及时雨”,又可让这些“沉下去”的人才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疾苦,经受生活洗礼,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一举多得。

  报载,通过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北京医生坐诊河北燕达医院,一年过去,这个曾经硬件齐全,却因缺少名医,门诊量、住院量均较少的医院,如今却是门诊量翻番,手术量更是翻了5倍。这启示我们:基层非常迫切地呼唤人才,人才在基层可以获得新体验,实现新价值。

  人才怎样沉到基层去?在巨大的城乡差距面前,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动员人们拖家带口到乡镇安家落户,目前尚不现实。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的越来越多,但与基层的需求比,还是杯水车薪。借鉴北京医生坐诊燕达的经验,不妨分类别、分层次、分批次、分时段将各类人才派遣到基层,开展巡回坐诊、动态支教、定时进行科技指导等,解基层燃眉之急。如,省城的医生可以下沉到市、县,市、县的医生又可下沉到乡镇,如此逐级坐诊示范、传导,既实现优质资源城乡共享,又能做好传帮带。再如,机关干部、农技人员、教师等,可以根据行业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轮流让他们到基层去工作一段时间。另外,可以动员社会组织的力量,深入村组、社区,进行有针对性的、不间断的服务。

  人才沉到基层,一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让基层需要的人才有信心有决心沉下去;同时,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避免应付、走过场等现象发生,不让群众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