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交通先行
“一路通,则百业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交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脱贫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条件。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制定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2012-2020年)》和各片区专项规划,在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等3个特殊地区公路建设投入了超过5500亿元车购税资金,带动了全社会对公路建设近2万亿元的投入。
五年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设了6.6万公里国省道和36万公里农村公路,打通多条“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帮助654个乡镇和4.2万个建制村的群众走上了沥青(水泥)路。到2015年底,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96.1%的乡镇和86.5%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95%的乡镇和81%的建制村通了班车,县城基本都实现了二级以上公路覆盖,许多贫困县还通了高速公路。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有力地改变了贫困地区‘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许多贫困地区几代人‘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范振宇说。
一些拥有良好自然环境和独特人文环境的农村,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把农产品变成了旅游产品,农家院变成旅游设施,让绿水青山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自2012年扩建了火石寨水云公路,2013年扩建了须弥山至火石寨景区道路后,自驾游客日益增多,成为国际大片《阿修罗》的主要取景地更加提升了景区吸引力。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核心区。随着农村公路延伸,红崖至陈靳水泥路的建成,红崖老巷子历史文化村的戏曲展演、农家餐饮、家庭客栈、茶馆、酒吧等经营活动朝气蓬勃,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一些当地特色产业,因路而起、因路而兴,涌现了成千上万个全国知名的地理标志特产品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非农化趋势明显,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大大加快。
甘肃省静宁县是六盘山片区的特困地区和干旱县之一。在道路建设中,静宁县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道路就建设到哪里,道路贯通到哪里产业就跟进到哪里”的总体思路,2014、2015年两年,建成苹果产区通畅工程91条610公里,极大改善了果品运输条件,2015年底全县果园面积达到10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68万吨,“静宁苹果”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和知名地理标志产品销往海内外。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需求规模大,尽管中央资金倾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不断提高投资补助标准,但地方各级财政有效投入不足。同时,随着路网规模扩大,养护任务日益繁重,但养护管理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巨大。”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局杨国峰处长说。在资金投入问题上,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调动地方投入方面探索了很多经验。
甘肃省自2015年“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以来,相继设立总规模400亿元的甘肃交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的甘肃丝路交通发展基金和总规模200亿元的甘肃公路建设基金,“十三五”时期将积极拓展筹融资渠道,通过“三大基金”募集建设资金,并通过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和PPP模式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发挥全省14个市州地方交通投融资实体的筹融资作用,用好农发行PSL贷款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历史欠账多,扶贫项目任务重,交通扶贫格外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四川省积极对接交通运输部开展定点扶贫工作,通过交通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选派技术骨干驻点帮助等方式,加强技术人才帮扶,加快提升当地交通发展水平。
公路通了,信息灵了,脑瓜活了,收入多了,农民也更加文明了,农村公路成为了“致富路”“文明路”。范振宇说,“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提高交通扶贫支持政策的精准性,加快推动“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电商快递”扶贫,突出重点建设外通内联的“康庄大道路”,集中力量建设通村畅乡的“幸福小康路”,完善设施建设安全便捷的“平安放心路”,创新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特色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