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6)第33期
咸宁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咸宁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金融支持、产业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模式,将金融资本引入扶贫项目、扶贫产业、贫困户创业发展中。扶贫小额信贷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5年底,该市已完成7.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占贫困户总数的66%,发放小额扶贫信贷1.2亿元;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0元,增长10%;全省县域金融工作会推广咸宁做法,通山县、崇阳县被评为全省首批金融扶贫示范县。
一、创新“金融+项目扶贫”服务模式,夯实金融精准扶贫基础设施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成立扶贫项目推进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大力推进政策性融资项目,做到“扶贫项目一落地,金融服务就跟进”。一是实施“金融+易地扶贫搬迁”服务模式。紧抓政策性金融扶贫的契机,推动农发行省分行与咸宁市政府签订精准扶贫暨共建全面小康框架协议。农发行省分行承诺3年内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不低于50亿元,在通城县发放全国首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2亿元。目前,农发行省分行已投放5笔贷款,金额7.3亿,惠及3.47万贫困户。同时,该市积极推动湖北银行联手长江证券,利用券商定向资管计划出资2.66亿元,为通山库区移民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顺利解决了项目资本金缺口问题,惠及库区近万名搬迁居民。二是实施“金融+城镇化扶贫项目”服务模式。该市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贫困地区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全市片区县共获得城镇化项目贷款20多亿元,改善了贫困地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三是实施“金融+扶贫贴息项目”的服务模式。定期组织开展扶贫贴息项目对接会,自2014年至今,该市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93亿元,扶持贫困户2万多户、企业37个。
二、创新“金融+产业扶贫”服务模式,激活金融精准扶贫造血功能
该市按照“金融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产业龙头走、产业龙头跟着市场走”的金融扶贫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灵活建立贫困户与产业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出“订单联结体”、“捆绑帮扶联结体”、“股份合作联结体”的“金融扶贫套餐”。一是创新“金融+订单联结体”服务模式。金融机构实施“龙头企业+贫困户+信贷”服务,由产业龙头企业订单提供担保,实行一站式的信贷审批方式,搭建当地贫困户、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贷款平台。咸宁贺胜温氏禽畜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与养鸡专业户签订养殖合同,按照“六统一”的方式发展养鸡户,政府补贴鸡舍1万元,每只鸡可获得1—1.5元毛利。农商行根据订单合同给予贫困户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带动周围8个乡镇500多户贫困养殖户。二是创新“金融+捆绑帮扶联结体”服务模式。受贫困对象个人或集体委托,将国家给予扶贫对象的扶持资金、小额信贷资金、金融产业扶贫优惠政策与产业龙头企业进行利益捆绑,按比例进行分红,按劳务获得收入。通山县大畈镇农商行发放贷款100万元,支持绿苑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贫困户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吸纳13名贫困户“入盟”,按月支付每人劳务工资1800元。三是创新“金融+股份分红联结体”服务模式。在尊重扶贫对象个人或集体意愿的基础上,将扶持资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产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通城县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贫困农户或贫困村组将山地流转给公司,以山地入股,公司负责基地所有投入,为有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建管油茶基地50亩,收益后山地所有者与公司按照4:6比例分成,实现1.6万余户农民受益。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贫困户刘会忠以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入股阳春园饼厂,签订协议每年参与分红1万元。通过以上三种模式贫困户既享受订单收入、股份分红,又参与经营主体劳动获得工资收入,户均年增收15%左右。
三、探索“金融+贫困户脱贫”服务模式,找准金融精准扶贫靶向治疗
该市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金融扶贫重点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积极打造小额扶贫贷款品牌。一是突出信息精准,开设金融扶贫信息网,实施“一户一档”评级授信工程。依托崇阳县着力打造“湖北省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升级板”试点,在金融服务网增设“金融扶贫”目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档”。按照贫困户诚信度(占比40%)、劳动力(占比25%)、劳动技能(占比25%)、人均收入(占比10%)四项指标实行评级授信。该县摸底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352户,占比为69%,通过评级授信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提供基础数据库支撑。二是突出信用提升,建立风险补偿金,实施政府扶贫增信工程。为提升贫困户信贷资金获取率,该市要求各县(市、区)建立小额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搭建政府增信平台。目前,该市已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基金1亿元,按1:5放大可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亿元。三是突出信贷投入,依托特色产业带动,实施扶贫小额信贷产品创新工程。通山县对10万元以下的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免抵押、免担保,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全额贴息,积极推出了香菇贷、虾农贷、电商贷、助游贷等品种。目前,该县已开发龙虾养殖基地2.14万亩,3500户贫困户靠养殖龙虾摘了“贫困帽”;建起香菇基地24个,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16个,带动200多家农户从事香菇种植,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3000万元;助推乡村旅游业带动1.3万人就业,帮助100多户贫困户脱贫。(咸宁市扶贫办供稿)
送: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
发:市、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
责任编辑:政策法规处 联系电话:027-8723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