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一核为主 多元共治 促进居民自治——黄石市探索社区治理和服务模式创新

20.10.2016  00:38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胜利路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老旧社区,社区内杂居楼栋多,不利于引进物业,管理滞后。2014年6月起,社区探索引入公益创投,开展“我爱我楼”活动,针对居民普遍反映的楼道杂物乱堆乱放、无灯光照明、卫生无人打扫等问题,引导居民、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整治,逐步成立楼栋自管委员会,商讨自管机制,签署自管公约。通过开展周查月检、评优公示等自管活动,楼栋卫生、邻里关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而这仅是该市探索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相结合,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热情,推进社区服务转型的一个缩影。

  作为第二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自2014年起,黄石市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途径,着力构建“一核为主,多元共治”(坚持发挥社区党委的核心作用,突出社会协同与联动,促进居民互动与自治)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服务深度融合、互相促进、共同提升,扎实推进实验区创建各项工作。

  创新党建格局

  推动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创新组织体系。强化社区党组织的“兜底”作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有效覆盖的区域组织体系。纵向上,构建完善了“片区党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配齐配强了“两长四员”(党小组长、楼栋长和治安员、卫生员、文体员、房管员),成立楼栋党小组1800个。横向上,在小微企业、专业市场、草根社会组织、群众团队等社区组织中开展党组织集中组建活动,通过支部领导团队、党员融入团队、团队凝聚群众,把党组织的“”深深扎进群众之中。

  创新领导体制。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网格。在保留街道的地方做强街道,指导各地深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将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项目和服务资源向街道集中,建立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增强街道的统筹协调能力;在建立片区的地方做优社区,规范社区协助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同时,做实网格,在网格上建立党组织,组建网格服务团,推动管理和服务进网格。目前,全市组建网格党支部593个,组建网格“党员服务团”800多个。

  创新运行机制。完善共建共享共用、互联互通互动的区域化党建和治理服务运行机制,抓住社区换届有利契机,推动建立街道“大工委”,148个城市社区成立“大党委”,普遍建立工作例会、联席会议等制度,建立双向服务工作机制,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经常沟通协商联建共建事项。

  创新服务模式

  推动社区党建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

  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开展“学习日”“党员政治生日”,组织各级书记讲党课,开展“群众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增强社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能力。大力实施“头雁培育计划”,举办市级集中培训班3期、示范培训班1期,举办省外外训班1期,对社区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此外,3年来,累计组织940名社区工作者参加社工师考试培训,全市参加考试社工师人数累计达到1030人次,共有320人持有社工师资格证,实现了每个社区有2名以上专业社会工作者。

  畅通服务渠道。推动街道干部服务下沉,开展“进社区、访民情、解难题”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每年认领居民“微心愿”,开通社区党建和服务微信公众号或QQ群,将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完善服务体系。推行市场化低偿式服务,积极引导各类便民服务资源、民生服务企业进社区,建立十分钟服务圈;推行社会化组团式服务,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社会组织孵化器,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推行志愿化关爱式服务,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带动社区有服务能力、有奉献意愿、有专业特长的群众骨干共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目前,该市社区成立志愿服务组织853个,注册志愿者人数达4.2万人。

  创新治理体系

  推动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互相促进

  完善治理架构。坚持“党组织+”理念,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以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架构。全市192个物业小区建立了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562名社区“两委”成员、党小组长、楼栋长和党员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

  创新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形成了港区老旧小区准物业服务模式、铁山区“我爱我楼”模式等基层自治创新做法。

  推进居民自治。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所有社区均建立社区监督委员会,普遍完善了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并建立了社区微信公众号等网上公开平台。全面推行“四民工作法”,让居民自己的事自己提、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办。(载于2016年10月19日中国社会报第2版 王 楠   胡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