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扶贫信贷惠及百万人
近年来各地开展的小额扶贫信贷,是提高贫困户“造血”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394家,贷款余额8811亿元。当前我国小额信贷扶贫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小额贷款扶贫效益大
河北省平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北五十家子镇农民单海燕以前年收入只有三四千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几年前,单海燕看到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不错,也想种食用菌挣点钱贴补家用,但没有本钱。她想向银行贷款,因提供不出抵押物,没办成。后来,单海燕听说中国扶贫基金会下属的中和农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不需要抵押,只要有5个农户提供担保就行。她就找到信贷员梁俊山,很快就拿到6000元贷款。如今,单海燕家已建起70个育菇大棚,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中和农信平泉县农户自立服务社主任王德一说,当地很多贫困户借助中和农信发放的小额扶贫贷款,发展食用菌,摘掉了贫困帽,过上了好日子。
对于小额扶贫贷款的优点,河北省扶贫办主任李剑方深有感触。李剑方告诉记者,目前,中和农信小额信贷项目已覆盖河北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保定、沧州等9市38个贫困县,累计发放14.5亿元贷款,平均单笔8128元,还款率达99%以上。中和农信小额信贷项目有三个特点:一是瞄准贫困户。项目以贫困农户为目标群体,主要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所有贷款无需抵押,农户在提出贷款申请3天内就可获得贷款。二是扶持效果好。中和农信的小额信贷项目资金主要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微型加工等项目,信贷员还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贷款农户的项目成功率很高。三是项目采取本土化管理。项目负责人由当地政府推荐,其余人员在当地公开招聘。本土员工熟悉客户情况,可有效降低风险。
由于扶贫成效显著,小额扶贫贷款深受农户欢迎,发展迅速。据中和农信公司品牌推广部高鸽介绍,扶贫小额信贷项目区大部分是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十几年来,已累计发放80多万笔贷款,共计72.8亿元,近200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贷款风险需有效防控
尽管扶贫成效显著,小额扶贫贷款在发展中仍遇到不少困难。
“俺在荒山上种果树,从银行贷款难,就申请小额扶贫贷款救急。贷款年利率12%,比银行高不少。更主要的是,贷款期限短,连本带利,分10次还清。放款后,每3个月就要还一次。俺的果树要两年才能挂果,只好借债还贷。”一位贫困户对记者说。
小额扶贫贷款确实存在贷款期限短、利率较高等问题,但从小额扶贫贷款较高的信贷风险和放贷成本来看,压缩还款时限、提高贷款利率则是不得已的事。
与商业银行普通贷款比,小额扶贫贷款潜在风险非常高。三农问题专家段应碧说,中和农信所有发放的农户贷款都无需抵押,只要农户组成3到5户的联保小组就行。信贷员上门服务,农户足不出村,在提出申请3天内就可以获得贷款。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解决了,小额扶贫贷款机构的风险也提高了。为有效控制风险,就得压缩还款时限。
2008年,梁俊山就遇上一家农户,申请到8000元扶贫贷款,随即去向不明。几经周折,梁俊山找到对方,经多方努力,才追回本金。有了这次教训,梁俊山以后对每笔业务都非常谨慎。
段应碧说,农户贷款贵,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运营成本高,二是融资成本高。农户居住分散,财务信息不规范,贷款额度小,单位信贷成本高。“目前,中和农信小额扶贫贷款管理成本达到10%左右。此外,贷款本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的批发贷款,融资成本也不低。中和农信小额扶贫贷款的综合融资成本超过8%。由此看来,即使不考虑利润,小额扶贫贷款要收回成本,给农户的贷款利率也不能太低。”
金融扶贫亟待跟上
一位贫困地区干部告诉记者,出于收益和风险等因素的考虑,政策原本定位于服务“三农”的不少金融机构,近年来逐渐将兴趣转向大项目、大企业等,不愿发放比较收益较低的农业项目。有的金融机构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对发放小额农户贷款的态度也不太积极。
记者从国务院扶贫办获悉,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相关政策意见正在加紧制订中。主要政策措施有四点:由县级政府出资,按照扶贫小额信贷总额3%左右,建立风险补偿金,用于补偿扶贫小额信贷的坏账损失;由县级政府出资,购买扶贫小额信贷保险,成本控制在1%以内,用于分散扶贫小额信贷的贷款风险;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按基准利率给予贴息;积极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以村为单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专建个人信用档案,开展评级授信。
据悉,相关意见要求通过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和扶贫小额信贷保险,开展贫困户信用评级等措施,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银行基准利率、期限3年以内的“免担保、免抵押”的信贷服务,支持其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激发内生动力、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