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聂家河镇:和谐新风润山乡

06.11.2020  12:20

  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6日电 (王家成 覃亮)群众“心结”如何打开?法治观念如何深入人心?社会矛盾如何破解?

  近年来,宜都市聂家河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推行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序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生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人民群众尽享治理“红利”。

   心理服务解“心疾

  聂家河镇山大人稀,农老弱病残、留守妇女、儿童众多,保证这部分人群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聂家河镇积极探索,通过在各村开办心理诊所的形式,将面对面诊疗和连线诊疗两种方式相结合,为当地村民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网。

  肖家岗村的杨某因重大家庭变故,思想压力过大,出现整夜失眠的情况,生产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村里成立的“1+2心理咨询诊疗室”获悉情况后,立即安排心理咨询员与他交流谈心,联系专家为他进行远程疏导。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杨某不仅走出了心理阴影,还成了村里的小组长,协助村务管理。

  在肖家岗村心理咨询远程会诊中心,记者看到,蓝色的墙壁、地面一尘不染,精心布置的沙发、茶几充满温馨,一台现代化远程视频设备倚墙而立。“别小看这台设备,这可是宜昌第二台,宜都第一台。”聂家河镇党委副书记王家成介绍,通过这台设备,患者可与宜昌市优抚医院心理专家“面对面”交流,及时得到心理咨询及安抚。

  目前,聂家河镇已在9村1社区和2个学校、福利院、司法所设立了心理咨询室,2018年以来累计进行危机干预60余人次,通过远程视频心理服务23起,推动15件信访疑难问题有效化解。

   法律服务遍城乡

  基层治理,法治先行。

  寻衅滋事、打架斗殴、交通事故逃逸……以前,这些事情司空见惯;部分刑满释放人员因为得不到社会关爱,重新走上犯罪道路,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法治,不能流于一纸空文。在该镇司法所,记者了解到,为普及法律知识,该所组织工作人员开展送法律下乡服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违法, 工作人员入村到户,悉心讲解,将法律知识普及到每位村民。

  “没想到,在渔洋河捕几条鱼也是违法,再也不私自下河了。”聂家河村六组村民龚某以前喜欢在渔洋河捕鱼补贴家用。自从将野生鱼禁捕令张贴宣传到户后,他深有感触:“幸亏及时学习,否则犯法了自己还不知道。

  刑满释放人员如何管理?镇司法所介绍,为帮助这个特殊群体步入生活正轨,他们对每一位刑满释放人员因人制宜,开展心理评估,法治谈话,建立心理档案,进行重点关注,并帮助他们就业、发展产业。

  目前,聂家河镇各村都建有人民调解室,家庭隔阂、邻里矛盾、社会纠纷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和为贵”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文明新风扑面来

  在邓家桥村委会,精心设计的文化墙十分醒目,文化墙分德治、自治、法治三个部分,诚信、和谐、公平、正义在墙上充分彰显。

  新修建的村史馆设计新颖,村规民约上墙,法制宣传上墙。与之相呼应,村里为每位村民建立“诚信档案”,通过诚信这张“无形的手”约束村民行为,彰显社会公德。

  曾经的邓家桥村是远近闻名的“信访村”,村民法律意识淡溥,矛盾多、扯皮事多,干部一年四季都在忙协调。

  治标先治本。今年3月,村党总支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自治规定,建立“公民诚信守法档案”,构建村民诚信守法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褒奖善行义举,让道德教育发挥作用。

  “建立正面典型宣传和负面惩戒约束机制,增强了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邓家桥村党总支委员章运诚表示,“诚信档案”不仅让村民有了参与的活力,也为邓家桥村的乡村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现在邻里关系和睦,垃圾也不乱扔,村规民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民章士伏感概地说。

  积跬步而致千里。聂家河镇通过“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让乡风美起来,民心活起来,形成了党建护航、依法依规、管理有序、文明祥和、共治共享的崭新局面。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