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收入翻一番,靠什么实现?
宁波维科精华家纺公司质检员杨晓霞代表,是《工人日报》2010年报道《一线职工涨工资不能一拖再拖》中的五位工人之一。在该报道中,身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她晒出自己收入水平偏低的“生活压力账本”,期待自己收入增长的“生活幸福账本”。
杨晓霞代表回忆,最初务工时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要找姐姐拿。“现在每个月可以挣四五千元。”
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4%,跑赢了6.9%的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收入是民生底线。
当前,GDP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下滑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收入翻番能够顺利实现吗?杨晓霞代表的“幸福账本”能否在2020年得以更新?
三位著名经济学家都给出了肯定答案。
“中国经济光明论是客观现实,这让我们有信心把客观事实维持下去。”3月6日上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分组审议时,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代表坚定地驳斥了中国经济“崩溃论”和“减速论”。
按照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委员的解释,“收入增长的核心在于经济持续增长。未来5年GDP增速保持在6.5%以上,在分配政策上注重让收入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收入翻番的目标就能够实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委员测算,收入翻番顺利实现需要年均GDP增速保持在6.55%,“所以说6.5%只是一个底线”。“经济增长速度能达到6.55%,潜在增长率能够实现,同时赢得改革红利,2020年收入翻番就都可以实现。”蔡昉代表也表示。
担忧也是有的:工资收入增长会让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反而会让劳动者失去就业机会。
按照蔡昉代表的研究,此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2010年前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增加、人口抚养比显著下降这一人口红利直接相关。2010年以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意味着推动高速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这是不可逆转的,但可以通过改革矫正。”蔡昉代表所说的“改革矫正”,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刘志彪委员相信,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支撑下,我国经济将逐步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劳动生产率也会大幅提高,“这将使收入分配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收入可持续增长,除了收的增量部分,还有赖分配的公平合理。如何优化收入分配,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也是“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施策重点。
在宏观经济学家裴长洪委员看来,“在现阶段,缩小收入差距要继续以‘提低、调高、扩中’为主线,兼顾效率与公平,综合运用财税、工资、社保、就业等政策,形成组合拳效应。”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提低’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其重点对象是农民、城乡贫困居民、企业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工薪劳动者,这要根据国家财政能力、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群众诉求,不断提高社会成员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水平,让大家公平共享发展成果。”刘志彪委员如是建议。
此外,脱贫攻坚、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也是改善低收入群体收入的重要方式。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央地财政关系、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是涉及低保支出、扶贫投入、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动态兜底的财政资金来源,制度创新、资金保障必须加速。
古诗有云,“岁晏有余粮”,“有余”是一幅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十三五”收入增长的美好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