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岩溶塌陷两失踪人员遗体找到 现场搜救25天
武汉市江夏区岩溶塌陷中失踪的两名工作人员均已找到,双双遇难。
昨日凌晨,第二名失踪者遗体被小心翼翼从溶洞中拉出后,转运到江夏殡仪馆。
至此,现场搜救持续整整25天,开挖基坑30余米,挖掘土方逾3万立方米。
5月2日:两人被埋失踪
5月2日上午10时50分,江夏区大桥新区鹏湖湾小区项目工地,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紧邻二期项目1号楼东侧空地上补充地质勘探,钻机附近突然出现裂缝。塌陷瞬间而至,4名勘测技术人员迅即跑开,而28岁的工程师杨志(黄陂人)和50岁的工程管理人员王金才(新洲人)被埋,前后过程仅1秒钟(本报5月3日、9日曾作报道)。
事发后,江夏区政府紧急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公安、消防、安监、卫生等部门组成搜救联合指挥部。江夏区主要领导表示,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搜救失踪人员。
经专家判断,事故初步认定为溶洞塌陷地质灾害。综合地质、建筑等各方面专家意见,指挥部决定在确保施救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科学搜救,施工方5台挖掘机和10台自卸车立即展开24小时挖掘施工。
5月5日:武警水电部队进驻
随着救援施工难度不断加大,江夏区向武警水电部队七支队请求支援。这支部队曾参加三峡工程建设和汶川地震救援,具有丰富的救援施工经验。
5月5日,武警水电部队七支队由40多人、2台挖掘机、1台推土机、5台自卸车等组成的施工队伍,与施工方一并参与施工。部队到达现场后,根据地质雷达探测的数据调整作业方式,实施分层作业。与此同时,江夏消防大队特勤中队派出3只搜救犬,对塌陷区主基坑展开搜索,没有发现生命特征。
23时,主基坑突发二次塌陷,原本从土中露出的钻机塔尖瞬间不见踪影。据现场目测,二次坍塌直径约2米左右,深度未知。面对家属失望的眼神,搜救联合指挥部在情况分析会上提出:无论怎样艰难,决不放弃搜救!
随后的10余天,天气晴雨交替,施工变得困难重重。武警水电部队采取边挖掘边排水的办法,抢抓进度,针对现场随时可能出现的滑坡,先后在第三、第四级作业面浇注混凝土支护桩和支柱梁。
5月19日:搜救出现转机
19日16时,搜救终于出现重大转机,当长臂挖掘机在主基坑开挖到24米的深度时,发现一条残肢。但这一深度已经达到长臂挖掘机作业的极限,无法进一步向更深处开挖。
当晚,指挥部决定,连夜完成三级施工平台多余土方的挖掘清运,在三级施工平台上再浇注一层混凝土支柱梁,为最后的挖掘施工提供保障。家属对调整后的方案表示支持。
5月26日:徒手刨出遇难者
25日22时左右,搜救施工队伍挖掘至约30米深时,一名失踪者的肢体露出。
为最大可能保证遗体完整,决定采取人工挖掘。26日零点刚过,江夏消防大队特勤中队战士田辉、程招身着防化服,携带短柄铁锹,下到30米深的主基坑内。他们先用短柄铁锹清理遗体周边淤泥,再徒手刨出遇难者,随后转移至地面。
为确保安全,其他战士将两人与塔吊钢索连接,此外,在腰间各加上一根绳索,由三级作业面上的七八名武警官兵进行人工拖拽和收放。
26日16时20分,当主基坑挖掘至约31.5米时,另一名遇难者遗体被发现。
晚上,田辉、程招再次携带梯子、绳索、锄头、铁锹,由塔吊吊入坑底。
23时37分,随着现场指挥的一声令下,七八名武警官兵一齐发力,遗体被拉出洞外。
5月27日:DNA鉴别
经过对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处理后,昨日凌晨,这具早前被找到一条残肢的遗体被送往江夏殡仪馆。
因遇难者遗体发生较高程度的形态变化,身上的衣物无存,家属已经无法辨认遗体的身份。
昨日,有关方面开始通过DNA进行鉴别,已经取样。
特勤中队战士田辉、程招一天之内两次下到30米深的基坑,累计连续作业7个小时左右。在接受采访时坦陈,在作业最困难的时候,脑海里也曾闪过放弃的念头。田辉说:“每到这个时候,我想的更多的是,多试一次,再试一次,总会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的。”
家属对指挥部25天不惜一切代价的搜救表示满意。(记者 汪洋 通讯员 王夫之)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