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发展引领绿色繁荣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观察﹙上﹚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基石,更是转型升级的支撑。
做活绿文章,壮大特色产业
绿色就是财富。做活“绿文章”,壮大特色产业,一批县市趟出了“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建始县花坪镇大洪寨村,硒矿丰富,山泉资源独特。当地发展三文鱼、中华鲟等珍贵鱼类养殖,去年农民人均增收近2000元。
鄂州市梁子湖区,举办捕鱼节、红枫节、蓝莓节等快乐乡村游活动,去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和25%。
神农架,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科考科研等特色凸显,旅游业正由休闲观光向体验养生转型。
作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撑,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去年首破万亿元,达11901.6亿元,增长22.5%。农产品加工业过百亿元的县市,发展到41个,比上年增加5个。
破除旧模式,粗放转向集聚
破除“高耗能、低效益”模式,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
3月23日,麻城市小河头工业园,华一车业公司车间里,工人们忙着组装电动三轮篷车。目前,园林用车多为汽油车,该公司的专用车纯电动,使用成本只有汽油车的10%。
县域经济不是县级经济。县域开发区、工业园区提档升级,产业承载能力提升,产业集群实力增强。去年,年销售过百亿元的重点产业集群达39个,增加9个;过50亿元的71个,增加19个。
转型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指挥棒”。去年出台的县域经济考核办法,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指标……绿色发展指标,个个都是硬杠杠。
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去年我省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95.45亿元,占全省比重44.8%,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
打好生态牌,守住绿水青山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大冶金山店镇车桥500亩苗圃基地,一株株桂花整齐排列。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深达50米的工矿废弃地。
在黄石市,工矿废弃地共有2075块。该市正在进行工矿废弃地复垦,重塑自然生态,拓展建设用地,建设生态新城。
守护绿水青山,才能和谐发展。近日,我省保康、秭归、京山、嘉鱼、竹山、兴山、红安7个县城蝉联“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称号,恩施、宜都、仙桃、当阳、房县、嘉鱼等县市和神农架林区,也跻身“国家园林城市(县城)”。
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机制,努力建设美丽县域。(甘勇 林建伟 刘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