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残联贴心式服务助推残疾人脱贫致富

05.06.2015  12:08


南漳县残联自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以来,积极探索新常态下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用贴心式服务贯穿残疾人创业就业全过程,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深化活动效果。截至目前共为46名残疾人无偿提供创业扶持资金23万元,同时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为70名残疾人在县内各大企业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   

60万人的南漳,山清水秀,物产丰富,食用菌、烟叶、林果、种养殖业等致富项目让许多山乡老百姓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对于那些因身体某些部位缺失、生产生活不便的特殊群体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即便是残疾程度较轻的残疾人也苦于启动资金难筹集而望而兴叹。一贫再贫成了他们难以摆脱的桎梏。48岁的言语残疾人杨波,一度以电动三轮车载客和修理三轮车维持生计,因全城治理整顿电动三轮车载客而失去生活门路,无奈跑到残联寻求帮助。想利用他之前取得的电工证的优势,经营一个电工电料小商店,苦于缺资金而不敢进商品开张。见他一筹莫展、焦急万分的神色,残疾人工作者看到的不只是杨波着急的脸庞,而是一张又一张酷似的面孔。

怎样帮有创业需求的残疾人加一把火、添一瓢水,让他们自立自强,参与社会实践,共享劳动成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县残联劳动就业服务所负责人张玉辉大胆提出了一个设想:残联能否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资助这些有创业需求的残疾人?几番调研讨论下来,一套无偿扶持残疾人创业试行办法脱胎而出,拟定每年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拿出25万元来支持5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

试行办法一出台立即引起了广大残疾人的高度关注。27岁的小伙山中强,初中毕业后就随亲戚从山区来到县城一直在早餐店打工,得知残联出台无偿扶持残疾人创业办法后,萌生了自己办店的想法,他找亲戚借来一部分资金,租门面,跑执照,一周下来“小强酱香饼”屋就差台烙饼机就可以开张了,此时借来的钱也用得差不多了,山中强来到县残联递交了无偿扶持残疾人创业申请,县残联审核专班随即赴现场审查并于当事人签订了《无偿扶持残疾人创业协议书》,三天内无偿扶持的5000元资金直达了山中强的指定账户,他的饼屋如期开张。日前他的饼屋生意红火,年纯收入两万多元,衣食住行用已不再是父母的负担,昔日困苦的阴霾也逐渐从这个一户多残家庭慢慢散去。

城关镇大堰冲村肢残小伙廖楚云,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中专毕业后赴浙江打工多年,有了一点点小积蓄,但漂泊多年的他一直孤身在外,加之父母年岁已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老家屋后近5亩的荒地闲置,是养鸡的绝好场地,自幼好胜的他决定回乡创业。说干就干,三个月时间鸡舍建成了,随后他买来5000羽鸡苗小心翼翼的饲养着,随着小鸡苗的成长,饲养量也不断增长,眼看鸡饲料快供应不足了,廖楚云也急了,该贷的贷了,该借的借了,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县残联出台了无偿扶持残疾人创业办法,得知他的情况后,及时为他帮扶了5000元扶持资金,缓解了他饲料上的燃眉之急。2014年当年廖楚云养鸡纯收入达到了15万多元,今年他又新添了饲料喂养新设备,鸡苗添置到6000羽,计划实现产值30万元。

薛坪镇薛家坪村80后小伙子张亮,身在深山不甘贫,他发现肉牛市场前景看好,充分考察后他在城关镇胡家营村利用一处废旧厂房盖起了养牛场,购回13头肉牛饲养。为了帮他实现规模养殖,县残联及时帮他解决了5000元的扶持资金,使他的牛存栏由原来的13头达到了23头,当年实现产值15万元。今年他的牛存栏量达到了43头。像他们一样,县残联还在盲人按摩、服装干洗、匾牌制作、食用菌种植、食用油加工、林果基地培育、建材加工销售等领域支持残疾人创业,并带动安置残疾人就业。城关镇李家院村残疾人王宜芝在县残联的帮扶下,兴办起“砂浆王”建筑用涂料生产车间,并吸纳了本村3名残疾人到车间做工。

这些由县残联精心扶持起来的小加工厂、小作坊、小商店就像蹒跚学步的周岁小孩,可能会茁壮成长,也可能会跌倒,更有可能会夭折无息。县残联犹如一位艰辛的妈妈,每一户都使他牵肠挂肚,孕育它、哺育它、呵护它,直至健康长大。对扶持的每一家创业的项目,县残联均落实包保联系制度,关心关注项目成长。今年5月5日,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波来到城关镇文庙街159号胡全明家,过细询问了他匾牌制作销售情况,在得知效益不错的情况下,王波高度赞扬了他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他坚持创作更好地产品。5月7日,残联分管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副理事长邓晓兰,在得知肉牛养殖户张亮去年种植牧草不成功、廖楚云鸡场防疫跟不上等问题后,亲自到县畜牧局汇报协调,诚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花满园。扶持广大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是残联的工作责任,更是残疾人脱贫的重要途径,县残联将秉承“代表、管理、服务”的职能,积极探索新常态下残疾人自立自强的新路子,激发残疾人创作潜能,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