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写的冬奥会故事,获6国12家媒体争相译载

15.12.2021  11:10

  12月6日,一篇名为《相约北京冬奥会》(“See you in Beijing”)的英语散文,被蒙古国家通讯社以蒙古文所译载。至此,该文已被法国、蒙古、贝宁、黎巴嫩、布隆迪、孟加拉等6个国家的12家主流媒体,分别用英、法、蒙、阿拉伯语翻译成各自国语、并图文并茂地在显著版位发表。

  12月6日,蒙古国家通讯社(Montsame News Agency)的译载。

  向世界讲述“两个会徽”的故事

  这篇散文由中国公共外交活动家、长江日报高级记者余熙撰写。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余熙为了激励更多国际友人踊跃参与北京冬奥会,决定撰写一篇描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美丽会徽生动故事的散文,以诗意的语言深情描摹会徽图案所蕴含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有效展示 “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

  余熙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热情的东道主。我通过对会徽的美丽图案进行可视、可感的细致描写,借图喻情,知微见著,来激发国际友人对北京冬奥会的兴趣与热情。

  在他的报道中,两个会徽寓意了两个奇特美好的梦幻故事。其中,冬奥会的会徽以中国的汉字“”为灵感,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会徽图形的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另外,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会徽设计,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设计展现了汉字“”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会徽展现了运动员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冬残奥精神。

  6国12家媒体争相译载

  11月12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融媒体(Pkoronbaaru Mondoblog RFI)于当地时间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会徽的含义》为题,译载了该文章。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成立于1975年,是法国唯一面向全球播音的广播集团,而Mondoblog是遍布世界各地的法语博主的最大平台。

  11月12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融媒体(Pkoronbaaru Mondoblog RFI)的译载。

  11月11日至15日期间,贝宁6家媒体相继用法语全文译载该报道,其中包括国家级媒体《北部贝宁》(NordBenin)、国家级新闻网站《艺术、文化、旅游》(KatArts Culture et Tourisme)、纸媒《又一家费加罗报》(L'Autre Figaro)、纸媒《新闻》(Daabaaru)、日报新闻网站《我们的时代》(Notre Epoque)和《自由之晨》(Matin Libre)。

  11月15日,贝宁国家级媒体《北部贝宁》(NordBenin)的译载。

  此外,布隆迪共和国的《共和国日报》(Le Renouveau)、黎巴嫩《国家报》(Al Nidaa Newspaper)和孟加拉《国家独立报》(The New Nation)分别于11月12日、11月15日和11月28日,用法语、阿拉伯语、英语进行了译载。

  11月15日,黎巴嫩《国家报》(Al Nidaa Newspaper)的译载。

  11月28日,孟加拉《国家独立报》(The New Nation)在该报8版译载。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佳薇)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