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遭拐卖男伢28年后寻亲成功 乡亲说"面相没变"

22.12.2014  12:29

  12月20日下午近3点,兴山县古夫镇深渡河村三组105号响起阵阵鞭炮声,35岁的王亭荣在被拐卖离开家乡28年后,第一次踏进梦里闪回过千百遍的这个山乡农家院落。

  中等身材、乡音已改的王亭荣,与头戴鸭舌帽、口齿不再清晰的66岁生父李之华紧紧相拥。“爸,你比我印象中的瘦多了。”望着一口河南口音、眼眶泛红的儿子,李之华老人好一阵喃喃自语。“这娃子还是当年的面相!”“没变!”守候在这里多时的亲戚、乡邻、儿时的玩伴们,逐一与王亭荣握手或相拥,并询问一些往事,看他是否还记得。王亭荣也问及当年的小学、鞭炮厂等。无奈,匆匆二三十年间,物是人非,许多记忆已发生交错。

  王亭荣原名李道明,乳名明伢子,1979年出生在深渡河村,大约在七八岁时被人拐卖到河南鹤壁农村。当地群众介绍,其时,其生母已被人先期骗离兴山不知所踪。这对母子先后失踪后,李之华及其兄弟曾多方寻找无果。

  李道明被拐到鹤壁市农村(今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崔村沟村)后,进入王姓养父母家,改名王亭荣,并在当地小学读到五年级后辍学。此后养父与养母离婚,他随养母生活。后来他四处务工,悄悄背着养母试图寻亲认乡,即使在24岁结婚、后来生育一儿一女后,仍不改念头。

  2009年,公安部加大打拐工作力度后,王亭荣在鹤壁市鹤山区有关部门反映并登记了自身相关信息。据此,“宝贝回家寻子网”发动四川、重庆、贵州、广东、湖北五省市的志愿者为其寻亲,均因难度太大而收效甚微。今年夏天,王亭荣夫妇打消养母顾虑后,养母第一次告诉了他,其家乡在湖北兴山。此后,兴山县公安局、古夫镇、深度河村的干部多次寻访,初步认定深渡河村是其家乡。很快,通过远程DNA鉴定,公安部门确认了李之华、王亭荣的血缘关系。

  12月18日,王亭荣和妻子姚桃红从鹤壁踏上认乡之旅。50多个小时的奔波后,一对分离28年的父子终于团聚。不过,高兴的乡亲们说,还期待能抓获当年拐走李道明的嫌疑人。(记者李玉林、肖敏)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