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带来“喜事连连”(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大红灯笼高高挂,红双喜字贴门上。一副副自撰的婚联,墨香未退,一碗碗浓香的腊肉又摆上了餐桌。“这一切,就像一场梦哩!”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43岁村民施全友,对眼下幸福生活的到来,依然充满惊喜。
2月13日,家里又摆起了长龙宴。“接待慕名而来的游客。”施全友跑前跑后乐不可支,“好在新婚妻子能做一手好菜,这让我省了不少心。”
“这不是我爸吗?总书记真的到我们家去了!”和客人聊起当初看到电视的情景,施全友总是抑制不住内心激动。2014年11月3日,正在浙江打工的施全友,从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家乡,便连夜登上了回家的列车。临走时,还给远在广东打工的女朋友打电话,邀她一块儿回家创业。
“迈进家门,县里来的扶贫队员早已等候多时。”施全友回忆。当天,在扶贫队员支持下,他决定从村民手上流转4亩土地种鱼香草,自家的1亩多地种蔬菜,再养4头猪,屋前屋后栽上10多棵黄桃。“算下来,赚了3万多。”施全友笑着说,“年底,在乡亲们的撮合下,谈了多年的女朋友,同意成亲结了婚,自己终于脱单了!”
“脱单的不只他一个。”随行的扶贫队员吴式文插话道。“去年,全村有5个光棍汉结婚成家。”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十八洞村,因村里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全村平均海拔780米,有4个自然山寨,6个村民小组,225户,939人,人均耕地0.83亩,是一个原生态的纯苗族村。由于穷,全村有20多个村民娶不起老婆。
“村子里每一块土地都用上了。”扶贫工作组王秀林说:“房前屋后能用的土地,都种上了农作物,就连东村头那块雨伞大的地,也种了3棵玉米。”能利用的资源已全部利用,脱贫似乎没有指望。然而,在总书记来了之后,变化开始发生。
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强调要发展生产、提供公共服务、重视下一代教育等重点任务。总书记前脚离开,县扶贫工作组开始进驻村里。他们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认为村里资源贫瘠,首先要发展新产业。经专家反复论证,扶贫工作组决定将种植猕猴桃,作为村里主要产业来抓。
“以产业扶贫为龙头,说干就干。”县委书记罗明介绍,县里组织流转100亩土地,建设精品猕猴桃示范基地;在现农科示范园区,流转1000亩土地,建设猕猴桃辐射基地,并成立由全体村民参股的猕猴桃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他们一改稻谷加稻草的传统种植习惯,组织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全村种植烟叶300亩、西瓜120多亩、鱼香草40多亩;养殖肉牛、山羊、山猪;发展苗绣、制锦、农家乐旅游等行业,全年人均增收850多元。
如今,猕猴桃精品示范基地的幼苗,已破土而出。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基地建成4年后,进入盛果期,如普通黄金猕猴桃,年净利润可达250万,是以往种植收益的3倍;如种植翠玉猕猴桃,收益将增长10倍以上。
产业有了发展,民生不能落下。目前,全村已完成民居改造95户,架设供水管道8800米,新修水渠2000米,两条总长2100米的机耕道及梨子寨主停车场基本建成。“脱单了,收入涨了。”村民欢天喜地地说,好生活的光景正飞奔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