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洲大桥下游现长浅滩 5公里航道紧急南移避障

11.01.2015  11:42

  航道部门在江中进行航标调整 通讯员王泽敏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王泽敏 马达慰)因白沙洲大桥下游约1500米处江心现2公里长浅滩,为保过往船舶航行安全,昨日上午,长江武汉航道管理处进行了今冬枯水期以来首次大型调整航标作业,将近5公里长的航道整体南移。

  据航道部门介绍,去年10月中旬,航道部门通过在江中探测发现,白沙洲长江大桥下游约1500米处江心出现一处浅滩,当时因长江武汉段水位较高,未对过往船舶造成影响。近期,随着长江干线水位持续退落,昨日汉口水位首破2米,降至1.98米。航道科负责人介绍,在枯水期时,汉口水位一般维持在2米以上,去年枯水期时曾低至1.49米。白沙洲水道航道形势日趋严峻,白沙洲水道下段河床形态较往年发生较大变化,近日再对该浅滩测量,发现已较去年10月“长大”1倍,形成长约2.7公里、宽约360米的斜向浅滩,给过往船舶带来安全隐患。

  航道科人士表示,上、下行船舶以往是在江中走,航道内水深4.3米,航道部门计划维护水深不低于3.7米。但因江底出现浅滩,滩顶水深仅3.89米,仅比维护水深多0.19米,一旦船舶出现“超吃水”想象,即装载货物过多,超出规定的吃水深度,就会出现搁浅。武汉航道管理处在详细探测和仔细分析后,将白沙洲至杨泗庙段近5公里长的主航道整体南移,由原来设在江心调整到偏武昌布置,避开浅滩。调整后,航道水深达到4.3米,能满足船舶航行要求,航宽约250米,较原先缩窄约50米。

  据航道部门分析,导致这一浅滩出现的因素较多,其中不排除去年白沙洲水道汉阳侧大量非法采砂,导致泥沙淤积形成浅滩。武汉市虽对非法采砂持续打击,但它已对航道产生影响;此外枯水期上游来水、本地降雨偏少也是因素之一。

  据悉,此次航道调整作业共增设浮标2座,调整浮标7座,算是一次大型航标调整。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航道的探测力度,重点关注白沙洲心滩、荒五里边滩及汉阳边滩的变化情况,同时根据水位变化情况及时优化和调整航标,如果水位继续下降或浅滩变化导致航行条件恶化,将采取疏浚等措施。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