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中介名单”为何那么火
据报道,近来网上一则《北京黑中介名单》,引起网友追捧。结果许多网民都自曝曾在北京遭遇黑中介,揭露黑中介赚黑心钱之道:以好房为托提供差房源;擅自加打隔断涨租金;一房多租;不退押金、租金;玩消失等。该名单也越拉越长。有网友戏称,在北京租房子,如果没被骗过,都不算在北京混过。
“黑中介名单”:最无奈的维权手段
自制“黑中介名单”,或许是私力泄恨,可它理应倒逼有关部门“起而行之”,别让黑中介这块“牛皮癣”总贴在首善之区的脸上。
犹记得,微博上曾有人列出“中国食品安全白名单”,并附上白纸一张,被大量转发。能成网民“高级黑”的靶子,足见毒食品的招恨程度。但在很多北京房东和租户心中,如果说有比毒食品更该“拉黑”的,那必定有北京黑中介。
在网上,随便搜下“北京+租房”,曝光黑中介坑人的“揭黑帖”,教人如何告别北漂租房“必坑”命运的技术帖,可以说是铺天盖地。“黑中介=京城毒瘤”,已成许多人的观念认同,而“防不胜防”,也成了网民们的普遍感慨。而“没被骗不算在京混过”,也是很多北漂们疗伤的安慰法。
在此情境下,《北京黑中介名单》受热捧,激起网民的“接龙”兴致与吐槽狂欢,实在再正常不过——只因该话题摁下了网民受伤的“记忆开关”,让他们把注意力的“遥控器”都调到黑中介“频道”,引起共鸣。而细看跟帖,几乎个个都是“满纸辛酸泪”:内容跳不出“扒粪揭丑”的范畴,如曾遭“置业顾问”电话骚扰多时,租房时遭中介各种理由多收钱、克扣押金,中介公司跑路等等。而情绪基调,也多是激愤难抑。
说起“被黑中介坑”,身为北漂的我,对此也颇有感触:今年3月,就遇上中介跑路、老窝清空,结果押金未退,还差点被房东撵。正准备发帖曝光时,却看到网上早有人“抢了沙发”。后来在贴吧结识了不少同“苦”相怜的受害者,并加入名为“××黑中介受害者维权群”的QQ群,一看,嚯,群里竟有300多人。
如果被坑后能顺利维权,那倒也罢了。可从网民的反应看,被骗后也只能是给撰写“防骗指南”攒点经验。原因?或许我讲讲自个的维权经历,你就懂了:
在受骗后,我们打算抱团维权,先是有人报警,可相关警方说:“这属于民事纠纷,合同是否有效,我们没能力分辨”;后来打电话给消协,却被告知“这不属于我们的受理范围”;有人告到法院,也得自己举证,且钱很难追回来;此后央视等也曝光了该跑路中介,依旧没有人获赔……
所以,我能理解一众网民参与到曝光黑中介接力的无力与无奈:信法吧,讼累难挨;胜诉了,也讨不来补偿。于是网络曝光,也就成了维权受挫后的转向宣泄,受害者们也冀望在提醒他人中,将抵制“黑中介”的雪球滚大,压减其生存空间。
吐槽终究无力,治理才是正道。自制“黑中介名单”,或许是私力泄恨,可作为曾经的受害者,也希望,它能倒逼有关部门“起而行之”,别让黑中介这块“牛皮癣”总贴在首善之区的脸上。要知道,若黑中介真成了“打不死的小强”,那也是在“黑”相关部门治理能力。(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