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图案上过尼加拉瓜邮票 设计师众里挑一

30.03.2015  10:55

  清朝“同治楼”老照片

  民国时期吉云生钱庄印制的钱票上印有“同治楼”图案

  记者明眺生 实习生徐芬

  23日,武汉晚报启动黄鹤楼老照片、老物件征集以来,市民参加踊跃。

  有市民报料:66岁的黄冈籍退休干部姜普林,专门收藏与黄鹤楼相关的老照片、老物件。13年来,他辗转全国各地,淘得各类藏品2000余件,成为拥有黄鹤楼相关藏品最多的民间收藏家。这些藏品,“讲述”了与黄鹤楼相关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昨天,武汉晚报记者前往东西湖区某小区,采访了定居在这里的姜普林。

   一张民国纸币

   勾起黄鹤楼收藏瘾

  走进姜普林面积20余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馆”,只见墙上挂满了黄鹤楼诗词书画,桌上摆满了与黄鹤楼有关的书刊、陶瓷、酒瓶、座钟、油印机等老物件。6本收藏夹,保存着黄鹤楼照片、板画、纸币、票证、烟标、火花贴等各种纸质小藏品。

  姜普林1990年开始玩收藏。2002年,他偶然收集到一张民国3年(公元1914年)“湖北官钱局”发行的纸币,发现上面的黄鹤楼只有3层,比现在的少了2层。“这是怎么回事?”当时,在黄冈市文化行业供职的姜普林,开始寻求答案。

  后来得知,有着近1800年历史的黄鹤楼,曾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纸币上的黄鹤楼,于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是古代最后一座黄鹤楼(俗称“同治楼”)。不幸的是,该楼毁于清朝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一场大火。现在的黄鹤楼,于1981年9月动工重建,1985年6月10日竣工开放。

  黄鹤楼悠久的历史文化,引起了姜普林浓厚的兴趣。从此,他将收藏方向转为专门收藏与黄鹤楼相关物品。为收藏方便,退休后,他干脆在武汉近郊买房定居。

  13年来,姜普林通过各种渠道,花费十几万元,淘得2000余件黄鹤楼相关藏品。这些藏品,大致分为书画、图书、邮/币/卡、陶瓷、商标、票证、办公/生活用品及其他等八类。

  “我被黄鹤楼彻底俘虏了。”姜普林幽默地说,这些年,只要听说哪里有黄鹤楼相关“宝贝”,他必得之而后快,有多少钱“”多少钱。他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黄鹤楼相关藏品只买不卖,除非与藏家交换,否则绝不出手。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与黄鹤楼公园合作,在园内辟专门展厅,展出这些黄鹤楼“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