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谍将黄标:打入日寇心脏 忍辱负重立奇功(图)

16.09.2015  00:16

  图为:现存的唯一一张黄标照片。

  图为:黄标被平反后,1981年1月24日,洪湖市相关领导在纪念仪式上致悼词。(翻拍资料图片)

  图为:1980年,武汉市公安局关于黄标平反的文件。 (翻拍资料图片)

  图为:黄忠汉手拿关于父亲的资料,回忆父亲英勇而又寂寞的一生。

  图为:2012年,洪湖市峰口镇为黄标立的墓碑。 (翻拍图片)

  湖北日报讯 文/记者 胡弦 通讯员 车璇 黄孝旭 图/记者 李溪

  1951年5月18日,沔阳县城发生离奇一幕。

  这天,两辆大卡车由解放军战士押运,驶入刑场。9名囚犯下车后被绑上刑柱,他们多是恶霸、地主,面如土色。唯有绑在第九根刑柱上的一人,身形魁梧,怒目圆睁,毫无惧色。他身后的牌子上写着:大汉奸。

  监斩官一声令下,七八声枪响。

  这时,一辆吉普车飞驰而来,车上一名警察高呼:“枪下留人!”随后,警察跳下车,向监斩官出示了一份加急电报,电文为“速送黄标同志回省”,落款:省公安厅厅长陈一新。

  黄标,就是第九根刑柱上的汉子。他到底是不是汉奸?为什么能死里逃生?

  近日,记者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采访了黄标的二子黄忠汉老人,揭开了一段传奇跌宕的谍战秘闻。

   身手不凡,聚起一批革命同志

  1895年,黄标出生于原湖北沔阳县峰口镇(今洪湖市峰口镇)张家台村的一户农家。他本是第五个儿子,因连年饥荒,父母将二子过继给亲戚,就成了老四。

  11岁时,黄标跟着母亲逃荒讨饭,冰天雪地不慎走失,后为深山老林中一位道长收留,并传授他武艺。三四年后,黄标学成武功,辞别道长回家。此时,母亲因思念过度,已哭瞎双眼。黄标非常难过,每天为母亲端茶送饭,一有时间就到附近寺庙烧香敬佛、练习武功。后娶书香世家女儿束新安为妻,生有三子。

  由于性格豪爽,身手不凡,黄标身边很快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铁哥们。为抵制苛捐杂税,1925年,他邀集田二天、丁耙头等近百乡民,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洞庭湖农民运动。失败后,他带着队伍毅然参加革命。

  黄标勇敢善战,足智多谋,1930年至1931年,先后担任沔阳县苏维埃政府经互会主席、湘鄂西省委会海关登记处主任等职。1932年,湘鄂西根据地红军“肃反”开始,黄标无奈之下,带着人马出走。

  后来,他救了当地金华寨寨主的侄女,被寨主选为接班人,成了洪帮老大。他给手下人定的规矩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老百姓尊称他为四哥、四爷、幸福大哥、仁义大哥。他与家人开了一个茶馆,一边做生意,一边打听党组织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