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聚黄冈万象新——黄冈市推进市校合作纪实

30.07.2015  12:21

  多情大别山,风流看黄冈。

  这里是千古名城,人文圣地。2000多年建置史上,诞生了160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苏东坡“一词二赋”流传千古。

  这里是革命老区,红色沃土。诞生了三位中共“一大”代表,两位国家主席,200多位开国将帅。

  这里是教育之乡,创业天堂。以黄冈中学为代表的黄冈基础教育蜚声海内外。2013年6月,以“聚集人才、创新科技”为主旨,高规格启动了第二轮“黄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计划”,聚智大别山,攻坚“高大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大别山风生水起——

  青春在红土地上激扬:两年来,吸引全国120余所高校3万名大学生来黄冈实习实训,引进8000多名大学生到黄冈就业创业……

  “政产学研用”在黄冈合成一体:与30多所重点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聘请92名高校院所一把手为市政府智库成员;全市478家企业与清华、复旦、武大等80多所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合作;全市新建国家级、省级科研延伸平台64个,转化落地科研项目41个……

  老区发展新路在这里延伸:通过搭建平台,拓展载体,优化政策,走出了一条吸引人才、创新科技、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老区新路,为推动黄冈振兴发展、打造国家级创新创业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动大别春潮涌,“”聚黄冈万象新:2014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新登记科技成果123项,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数量是前3年的总和,专利申请总量、企业专利授权量增幅全省第一,市场主体增幅居全省前列,初步实现企业、地方与高校院所三方共赢的目标。

  教育部调研组到黄冈市调研后认为:黄冈市校合作符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探索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路径,对全国有示范意义。

  人才新政,引来数万英才,激发大众创业

  【声音】:扶持大学生创业,是事关长远的举措,意义重大,要舍得投入,这样一届接着一届干,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为黄冈革命老区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

  盛夏时节,偶尔去被誉为黄冈城市名片的遗爱湖公园走走,你随时会遇到成群结队的大学生,比如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华中师大实习团队;偶尔走进企事业单位办事,你说不定会遇上高校研发团队、实训博士团……实习实训大学生,已成为黄冈夏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月初以来,仅清华、北大、复旦、同济、上海交大、北京理工省外6所重点高校就有200余名大学生,陆续来黄冈市开展一个月实习实训、挂职锻炼、社会实践活动。

  仅这个暑期,黄冈市区已接纳近2000名大学生实习实训。

  吸引大学生来此的,是黄冈版“人才新政”——《关于鼓励支持大学生到黄冈实习实训和创业就业的意见》,被外界誉为“黄金十条”。

  “黄金十条”规定,来黄冈实习实训的大学生,每人每月享有500元的生活补贴;与企业签订工作合同满3年以上的,博士、硕士、本科生,每人每年分别发放生活津贴12000元、6000元、4000元;对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实行“零门槛、零收费、零干扰”,对入驻孵化器项目实行3年内“十免”……

  为破解大学生创业面临的融资瓶颈,市政府设立5000万元的创业引导基金,建立珞珈梧桐、黄冈约瑟、高投天使3支创投基金。2014年,全市共向大学生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729万元,支持811名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6000多人。今年4月,又开发推出“创客贷”融资产品,为卓华源农业、思勤智能、百景联创科技等大学生创业团队综合授信1亿元。

  “人才新政”吹响了黄冈发展“集结号”:黄冈市中心医院一次性引进武汉大学肿瘤学留美博士8人,带动全院医疗技术不断提升,造福老区群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史长宽、梁会君夫妇到黄冈实习实训,加深了对黄冈的了解,毕业后选择在黄冈工作;

  杨勇、欧阳晨曦等5位国家“千人计划”、2位省“百人计划”专家带着14项科技攻关项目扎根黄冈;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申阳带着图纸来到黄冈,很快,他制造的餐厅机器人走进了武汉餐厅;

  余凡等3名大学生在创业孵化基地的一间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研发出一种功能性涂料,畅销全国;

  两年前从黄冈师范学院毕业的90后大学生吴林军在基地开办了卓安消防有限公司,如今已身家过百万元……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徐梓晟的UV固化光学级多功能膜的产业化项目发展势头迅猛。

  “拎包入住,而且每年只需要交纳300元的租金。”7月1日,南京体育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殷霞,领到黄冈人才公寓钥匙后,兴奋异常。

  和殷霞一样,第一批通过审核入住黄冈人才公寓的156名高层次人才中,大都是来黄冈实习实训,并通过“绿色通道”扎根黄冈就业创业的,其中,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71人,自主创业大学生21人。

  拎包入住,黄冈有温馨家园;徒手创业,黄冈有助推的基地。

  在黄冈高新技术产业园,一幢12层的大楼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这就是为海归创业者量身定做的武汉留学生创业园黄冈分园,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目前,已有7家海归企业准备入驻,开创他们的创业梦想。

  归国留学博士、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德国“艾伯特”奖学金获得者欧阳晨曦说,将1亿元的项目投资在黄冈,看中的是黄冈重视人才,也留得住人才,让企业在黄冈发展有了人才支撑。

  在黄冈最宽的明珠大道西侧,一栋19层的高楼巍然耸立,这是市政府投资1.3亿元建成的省内除武汉市外最大的大学生创业中心。

  走进3楼6000平方米孵化基地,分隔成一小格一小格办公室,满是科技型小微企业:从产值300万元的全视设计工厂到壹百智能科技公司;从小有名气的遗爱网创业基地到研发计算机汉字输入的创业团队……已吸引了126家大学生创业企业、34家小微科技企业和30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

  4月9日,在黄冈市出席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的省委书记李鸿忠来此参观后,深感欣慰和喜悦,称赞道:“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为黄冈革命老区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其实,像这样的孵化基地,在黄冈市县两级共有12个,入驻创业企业680家,带动大学生就业2200人,创造税收近100万元。

  激发智慧,推动创新创业。黄冈市投资2000万元,与省人社厅共建大别山创业中心,与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共建飞地孵化器,100多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正等待评审入驻。

  一园八基地,打造发展新平台,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

  【声音】:市校合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是新常态下,黄冈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抉择。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

  今年4月,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黄冈借智引才的步伐又悄然加速。

  短短半月内,市委书记刘雪荣先后拜访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近10所高校,进一步与校方共商推进市校合作;

  市长陈安丽率队,先后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省外重点高校,广发英雄帖,缔结战略同盟……

  黄冈高规格、大规模推进市校合作,借智引才,是顺势而为。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融入武汉同城化、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战略机遇叠加。

  市委、市政府提出:高举“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发展旗帜,突出“强工兴城,强农兴文”发展重点,深入开展“双百”项目、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三大行动”,促进黄冈跨越发展。

  以新坐标审视未来,黄冈的瓶颈立显:农业块头大、工业底子薄、城镇规模小、经济总量低,所辖11个县市区中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有9个县市被列为限制开发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扶贫攻坚片区之一……

  “加快脱贫致富,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对于老区黄冈而言,唯有创新驱动。”市委书记刘雪荣掷地有声。

  2013年6月,以“聚集人才、创新科技”为主旨,黄冈高规格启动实施了“黄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计划——

  以央校、央院、央所、央企为依托,以“一园八基地”为载体,围绕黄冈“四个大别山”建设和“双强双兴”发展重点,确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实习实训、创业就业、科研平台延伸、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直供、优质生源、高层次人才智库、留学回国人才引进等9个方面的合作内容,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

  计划通过“三年三步走”,实现“1151”目标:把黄冈建成全国100所重点高校的实践育人基地,每年接收全国高校实习实训大学生10000名,吸纳大学生就业5000名,支持大学生创业1000名。同时,每年引进或共建国家、省级科研平台30个以上,引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5个以上。

  从顶层设计入手,黄冈通过创新机制,紧密对接,把蓝图一步步化为现实。

  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陈安丽亲自挂帅的市校合作计划领导小组,建立了“一位副市长+一个部门+一个工作专班+联系一至两个高校”的对接机制,实行市县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线下,市政府全体市长、各县市的县市长纷纷站台推介;线上,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创业就业信息平台,形成全域全员推进合作的强大气场。

  从市直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建立9个工作专班、14个对接小组、23个高校联络工作站,负责具体抓落实。

  “借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市校合作办公室,负责整体设计、统筹协调、考核奖励、督办落实等。

  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3所高校科研院所党政一把手带队,纷纷踏访黄冈,实地考察,洽谈签约,推进科技成果大转化……

  精诚所至,水滴石穿。两年来,“一园八基地”春色满园:

  已有光谷联合等26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户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

  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共吸引来自全国120余所高校3万名大学生到黄冈实习实训;

  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已引进8000多名高校毕业生来黄冈创业就业,其中硕博团队76个;

  全市已签约和在建国家、省级科研延伸平台6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完成科技成果转化4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2年的1.7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8.9亿元;

  农产品供应基地,直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8所高校,常年供应量达3.8万吨,服务师生近80万人;

  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已建成131个,其中985、211高校83所。2014年,在全省录取人数下降的情况下,16所在黄冈市建立优质生源基地的高校录取黄冈考生人数比2013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人才智库基地硕果累累,如与市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中心叶永刚教授团队合作,启动实施大别山金融工程,短短一年间,全市“新三板”从无发展到3家,“四板”净增70家;

  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基地,引进5个“国家千人”项目落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随着市校合作深入推进,全市人才创业竞相迸发,市场主体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成效明显,为实现黄冈跨越发展打造新引擎。

  作为全国唯一市州,2014年黄冈市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市长陈安丽充满信心地说,将把市校合作的触角从全省、全国延伸到全球,把“一园八基地”打造成人才聚集、科技创新的特色品牌,把黄冈建成全国大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区、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区。

  千企联百校,催生64个科研平台,支撑万众创新

  【声音】:科技创新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工程,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是黄冈调结构、转方式的根本出路,而千企联百校是科技、人才聚集聚合聚变的平台。

  ——黄冈市政府市长陈安丽

  6月29日,“2015黄冈工业企业100强”榜单发布,成都彩虹电器中南公司上榜。总经理徐思国向企业家们“传经授宝”:引进一个科研平台,带来企业华丽转型。

  去年5月,成都彩虹中南公司与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联合成立研发中心,投资200余万元开发电热毯穿线机,工作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6倍,一年节约人力成本150万元、增加产值1亿元。

  成都彩虹是黄冈校企合作典范企业。去年3月,黄冈市与省经信委、教育厅、科技厅,在全省首次联合发起“千企联百校”活动,动员组织千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与省内外百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引进高校的人才、技术、项目和平台,建设黄冈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6月26日,在“千企联百校”启动仪式上,市长陈安丽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是发展战略,人才引领是发展道路,对于企业而言,转型是出路,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而千企联百校,就是科技、人才聚集聚合聚变的平台。

  以千企联百校为契机,通过技术合作、协同创新,激活了企业自主创新,抢占行业制高点:

  武汉理工大学延伸到行星公司的科研平台,陈定方教授率领专家团队入驻,开展非圆齿轮传动系统五项技术攻关,使该公司高端行星减速器成功替代了欧美产品;

  贵族真空与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和华北电力大学合作,研发的低热损高温真空传输管,是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绝热保温产品之一,填补了国外空白;

  湖北引领包装有限公司长期与武汉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不断创新印刷包装新技术,研发的高强度瓦楞纸板技术打破日本在中国20多年垄断地位;

  祥云集团与武汉大学等六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用的自主创新实体,近五年,完成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100项,销售额达到100亿元,税收10亿元。正在朝着“千亿祥云”的目标奋进。

  通过千企联百校,黄冈市医药化工、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李时珍医药集团采用湖北中医药大学4项科研成果,建成蕲艾、夏枯草GAP种植基地4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基地10万多亩,当年新增产值3亿多元。

  黄冈市水科所与中科院桂建芳院士开展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推广项目,已在全市推广养殖面积50余万亩,为渔民增收1.5亿多元。正在向鄂东及湖南、浙江、新疆等十多个省市进行全面推广。

  鸿路钢结构与武汉大学张副巨教授团队联合研发“重型钢构窄间隙气保焊智能焊接机械人”成果,已生产出样机,项目投产后焊接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节约耗能和焊材40%以上。

  千企联百校,成为企业聚集高层次技术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磁石:

  采取特聘制、“校企双导师”制、委托培养、实习实训等方式,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人才对接。宏源药业引进硕士4人、本科生72人、实用性人才15人,送120名员工到高校学习,引进国内原料药顶尖人才廖文胜博士成立新公司,企业实现快速扩张。

  过去,行星公司到高校去很难招到优秀人才,近两年,通过市校合作,每年吸纳高校120余名大学生实习实训,引进博士3人、硕士8人,本科生12人。还有许多大学生表示毕业后首选到湖北行星工作。

  湖北天雄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购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肖建中教授的“感应材料脉谱图”技术,极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响应能力。在经济下行的严竣形势下,去年产值仍保持30%的增长。

  借智攻关,做大做强,让众企业尝到了甜头,让黄冈愈发坚定了市校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市政府整合资金1500万元,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科研平台。全市已有500多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新建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家和省科研平台64个,10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形成产值50多亿元。

  从“制造”走向“智造、创造”,市校合作的核裂变效应初步显现:2014年,黄冈市与高校对接技术合作项目达700多个,承担国家“863”项目1个、省重大专项11个;全市2014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100家,达到109家,同比增长45.3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7.58亿元,占GDP比重7.96%;黄冈市及黄州、团风、武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85.6%。

  东方风来满眼春,慧聚黄冈万象新。伴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嘹亮号角,黄冈市校合作步履愈发铿锵。  (沈红星 胡昊)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