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交情与鸡肋红包

28.05.2014  10:45

  近日,苏州一网友参加曾短暂共事过的前同事婚礼,考虑到和他根本不熟,平时连个电话都没有,只出了100元礼金。事后,被新娘打电话骂“不要脸”。(5月26日新华网)

  按照当前的物价水平,结合该网友在婚礼上的消费情况——在五星级酒店吃了两顿,以功利的眼光来衡量,100元礼金堪称“鸡肋红包”。然而,“鸡肋红包”的起因却是前同事夫妇提前种下的。该网友与前同事只是曾短暂共事,根本没有什么交情,双方各奔东西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且该网友结婚时也没有邀请前同事,显然,该网友与前同事的交情属于“鸡肋交情”,甚至还不如“鸡肋交情”。

  基于这样的交情,前同事向网友发出邀请明显有些唐突,而该网友在接到邀请后的心态是矛盾纠结的——不赴约,不好意思;赴约,又对给红包不太情愿。在这种“鸡肋心态”的驱使下给出“鸡肋红包”是情理之中的事。前同事夫妇本该以平和理性的心态来看待——你跟人家没有礼尚往来,人家能参加婚礼实属不易,若再嫌弃人家给的礼金少,在人家身上计算成本得失,就有些过分了。

  这部“红包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剧情每天都在上演,你我他都在无奈地充当着主角或配角,只是大多数剧情都没有新闻中的这部“红包剧”这么极端,矛盾也没有被放大到这种程度。不少人办婚丧嫁娶等事宜时,为了撑面子,摆排场,比人气,也可能是为了回笼“人情资金”,搜肠刮肚地罗列名单发出邀请,而很多被邀请者与事主都是“鸡肋交情”,有的甚至与事主只吃过一次饭,见过一次面,通过几次电话,这些受邀请者往往会给出标准较低的“鸡肋红包”,或者只是象征性地让他人代送少量礼金,自己根本就不出席活动。

  这种“鸡肋式”的人情交往让双方都累,都别扭,甚至让双方暗生芥蒂,伤了和气,实在是不明智。(李英锋)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楚天都市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