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他们奔向大学梦

22.07.2017  12:41

高墙内,他们奔向大学梦

经济法95分、毛泽东思想概论95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85分……”昨日,亲情电话中,武昌监狱服刑人员石长青向父亲报喜:在4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他报考的4门全部高分通过。
      和石长青一样,全省监狱去年以来共有8000余人次服刑人员参加这一考试。我省监狱系统创新教育改造模式,将刑期变学期,获得司法部高度肯定。

激活服刑人员的大学梦

4月15日,黄州监狱教学楼外拉起了警戒线,省教育考试院在这里设立了全国自学考试考场。铃声响起,服刑人员开始紧张答题。

考场内,监狱民警当上考官,不时提醒考生注意考试时间。当天,全省十多所监狱设立了考点。

服刑人员参加高自考,并不新鲜。武昌监狱已经开展逾10年,累计报考人数达数万人次。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段晓东介绍,从武昌监狱的实践来看,高自考已成为监管安全的“稳压器”,服刑人员改造的“助力器”和回归社会的“加速器”。

此前,这一成功模式却未能全面推广。原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点,一般只在地级以上城市且参考人数达到500人以上才能设置。我省多所监狱不具备条件,因此无法设置考点。而服刑人员出监到社会考点参考,又存在安全隐患。

为让服刑人员不断提高充实自己,2015年,省监狱管理局和省教育考试院协商,解决了考点设置的问题。两家单位联合发文,在保证监管安全和考试安全的前提下,规定监狱只要报考人数达到60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可设置高自考考点。“服刑人员的大学梦一下被激活了。”咸宁监狱监狱长熊浩介绍,去年4月第一次组织高自考,还只有85名服刑人员报名,今年4月报名人数猛增至200多人。监区里,闲聊的人少了,看书学习的多了。

七成报考法律专业

早点睡!”11日晚10时许,咸宁监狱六监区民警在巡查监舍时发现,服刑人员吴晓还在捧卷夜读。

监区长葛国庆介绍,吴晓今年30岁,大学读了两年,没毕业就走上社会,游手好闲染上了毒品。去年,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刑12年。刚入狱时,整天精神不振,重拾书本让他像变了一个人。

今年初,在民警的鼓励下,吴晓报名参加法律专业高自考。“好多年没翻书了,刚开始根本看不进去。”他说,看到监狱民警帮忙借教材、找资料,自己不认真都不好意思。“慢慢地,心也静下来了,越学越带劲。

前几天,拿到刑法教材,他先把涉及贩运毒品罪的章节仔仔细细读了一遍。“要是早点学到这些法律知识,就不会犯下大错了。自己刑期长,拿到法律专业文凭后,还准备再把行政管理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的文凭也考下来,出狱以后肯定用得上。”吴晓对未来信心满满:“参加高自考,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自己走出了迷茫,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目前,面向服刑人员开设的专业有武汉大学法律和行政管理专业、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等。像吴晓一样,报考法律专业的占七成以上。

4月起,我省各监狱陆续启动“5+1+1”教育改造模式,即在监服刑人员每周劳动教育5天、课堂教育一天、休息一天,服刑人员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

走上回归社会的快车道

听说我在学习大学课程,女儿对我刮目相看。”咸宁监狱服刑人员周自力一说起女儿,脸上就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48岁的周自力刑期15年。7年前,他刚入狱时,妻子向14岁的女儿隐瞒了这个消息,还背井离乡带着女儿到外地读书生活。一晃7年过去,女儿中专毕业,成为一名导游。

服刑期间,中专毕业的周自力努力改过自新,一直坚持读书学习,朝着大学梦奔跑,成为监狱的积极改造分子。去年,监狱举办亲情帮教活动,邀请积极改造分子的亲属参加,周自力的女儿也在其中。“女儿能来吗?来了还认我吗?”见面前,周自力忐忑不安。

见面会上,女儿一眼就认出了他,又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父女俩尽释前嫌。交谈中,女儿对周自力在监狱内“上大学”钦佩不已,流露出也想继续深造的愿望。“你还年轻,有很多学习机会,一定要多读书。”周自力鼓励女儿。

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刘金华介绍,参加高自考,让许多无缘大学的服刑人员在高墙内圆梦;在读书学习中,他们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净化了心灵,走上回归社会、家庭的快车道。 (文中服刑人员均为化名)
(周东祥  李新)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