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访汉掀“互联网+”旋风

26.11.2015  09:25

    记者张珺 龚齐飞

  11月2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服务、智慧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电子商务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创建“智慧湖北”。站在主席台上观签的马云还是首次在武汉公开露面,但这早已不是他与湖北乃至武汉的第一次牵手。

  半个月内,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先后出现在武汉,真的是“巧合”?

  如果说李彦宏、马化腾和马云在武汉掀起了一阵“互联网+”的旋风,那么风的源头还可以再向前追溯。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半年,至少有30位互联网大咖造访武汉。

   都有谁来了?

  6月27日,小米雷军参加武汉大学应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发表题为“相信梦想、坚持梦想”的演讲。

  10月11日,航班管家CEO王江(人称“连长”)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寻找app开发人员。

  10月19日,ZUK的CEO常程(此前任联想集团副总裁,先后主导过联想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及和智能手机的研发)来汉参加校园招聘。

  ……

  最密集的一次当数11月11日的第二届楚商大会。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知卓投资董事长兼PPTV创始人陶闯、卷皮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里峰等风云人物齐聚武汉,百度李彦宏则作为晋商代表与楚商代表现场对话。

  接下来的11月20日,腾讯马化腾出现在湖北省委中心组今年第十次集中学习的课堂上,应邀作了题为《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专题讲座。

  马化腾前脚走,马云后脚来。这几天,本地微信朋友圈被“二马”刷了屏。

   他们来干嘛?

  大佬亮相激动人心,他们在武汉投下的“干货”才是实打实的。

  早在2011年,百度就投资3亿元,在江夏区藏龙岛经济开发区开建占地51亩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心,其规模在华中地区居首。

  腾讯紧随其后,2012年在江夏投资10亿元,开建其中部最大的研发中心。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来得稍晚,但动作更大。2014年,马云圈走武汉江夏2200亩土地,推动“菜鸟网络”着陆。同年6月26日,阿里巴巴国内首家淘宝商学院在汉成立。10月10日,阿里巴巴与武汉市商务局、卓尔汉口北电商公司共同签署协议,共建阿里巴巴武汉产业带。

  在阿里巴巴武汉产业带启动的同一天,华为武汉研发生产基地(一期)开工建设。基地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总投资额约50亿元,其中一期占地面积558亩,总投资逾18亿元,规划建设面积40万方。

  国内大佬来了,国外同行也坐不住了。

  2015年10月30日,优步在汉宣布在东湖高新区投资6300万元建立全球最大的卓越运营中心。这是优步首次在美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也是面积最大,投入最高的卓越运营中心。卓越运营中心提供各种技术服务支持的同时,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用户需求,从而改善客户出行服务流程,优化用户体验。它同时也是卓越人才中心,开展运营管理人才的全面培养,为优步不断创新的出行服务体验提供全面支持。优步还将在此投资建设大数据分析中心,客户体验支持中心和新产品R&D研发中心,实验开发中国本地特色的新产品同时,为中国城市交通设施规划提供智库服务。

   看中了什么?

  优步卓越运营中心选择落户武汉,是对东湖高新区投资环境和人才储备的认可。卓越运营中心中国区负责人沈晓风说,“除上海自贸区,武汉东湖高新区也是优步重量级的本土战略合作伙伴。优步将利用在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的双重技术优势,以及在无人驾驶汽车等最新科技领域的有益探索与东湖高新区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的合作,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为武汉市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自主创新示范基地贡献力量。

  ZUK则看中了武汉的“青春资源”。2015年10月19日,在参加武汉大学校园宣讲时,公司CEO常程表示,今年8月,ZUK的第一款手机产品Z1亮相,而校园向来是手机厂家发家之地,且是裂变粉丝的温床。眼下,武汉的百万高校学生市场正是中国所有手机制造商眼中最重要的市场。

   会带来什么?

  互联网大咖有人来人,有钱投钱。除了显而易见的投资、利税、就业等,他们还会给武汉带来些什么?

  “(武汉卓越运营中心)意味着企业会为武汉东湖提供硅谷级别的人才培训,”优步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的回答是,“优步一直专注于为本土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有深耕中国的决心,未来会开拓100个城市,人才是决定一切的核心。

  这项投入将会新增更多的优步中国员工,按照项目规划,卓越运营中心工作将提供2000人的工作岗位,这些职位不仅包括社区运营代表,也包括数据分析师、流程管理专员,产品研发技术专家以及各类中高级管理人员,从而带动武汉光谷周边地区的迅速发展。

  而本地与业界更期待的是,他们带来的观念与实践的双重冲击,能够给武汉“互联网+”的干柴添上一把烈火。

(编辑: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