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楼市“疯牛”香港未来十年兴建48万套住宅

17.01.2015  06:14

面对屡创新高的房价,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增加市场供应。

1月14日,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梁振英发布的最新一期施政报告显示,未来十年特区政府将兴建48万个公私营住宅 (包括商品住房与保障房),通过加大和加快土地供应以解决香港的住房问题。预计在未来五年,商品房年均供应量将较前五年增加30%。梁振英表示,本届特区政府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逐步扭转供求失衡的问题。

多位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过去十年,土地供应并不是造成香港房价疯涨的唯一原因。随着土地供应增加以及美联储退出QE(量化宽松政策),过去数年支撑香港楼市上涨的两大基本因素均出现逆转,市场调整的概率正在增加。

新房供应量大增

上述施政报告显示,为了达到未来十年内兴建48万个公私营住宅的目标,香港特区政府已在全港寻找到约150宗用地,并加速进行更改土地用途及增加容积率的工作。

梁振英指出,2014~2015财政年度,香港住宅土地供应量预计可用于建设超2万套住宅,将创下自2010年特区政府引入私人房屋土地供应目标以来的新高。他预计,2015年~2019年还将有约7.7万套公屋落成,其中约2.3万套将于2015~2016财政年度完工。

过去十多年,香港新增土地供应不足一直受到外界质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1999年~2012年,香港特区政府实行勾地制度,即单位或个人对具体宗地有使用意向的,可提出申请,并承诺愿支付的价格,该制度意在防止土地流拍和贱卖。但在此期间,开发商拿地并不积极,导致土地供应连年下跌。统计数据显示,在勾地制度推行的14年间,特区政府仅出让58幅土地,2003年“非典”期间及2008年金融风暴后,更曾两次停止出让。

对于香港过去的土地政策,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曾直言:“十几年来香港没有怎么推地,如果说前6年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为恢复市场信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后来几年就不可理解了,政府不增加土地供应等于市场没有新房供应。

上述施政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私人住宅平均每年的供应量约11400套,预计在未来五年内,私人住宅平均每年供应量将增至14600套,增长约30%。如果加上年均15400套公屋陆续入市,预计未来五年的住宅供应量将较以往出现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