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部门彻查问题面粉

26.09.2014  13:18

  面粉企业的车间已成空房,工商注册信息仍为“存续”;食药执法人员现场检查,超市未能提供面粉的检测报告和生产许可证。问题面粉畅通无阻,折射出生产流通领域均存在监管盲区。

  昨日,本报报道了新一佳超市卓刀泉店销售的“迪贝”牌自发面粉、精制面粉和饼子面粉难找生产厂家。该报道引起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高度重视,该局要求洪山和青山食药局展开调查。

  青山区食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4日接到本报记者反映后,已派员前往建设一路4号粮库院内调查,确认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已停产数年,已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其设备和人员已于去年撤离。

  然而,武汉红盾信息网显示,该分公司的经营状态为“存续”,年检结果A级,最近一次的年检日期为2014年1月20日。辖区的红卫路工商所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提供材料即可年检,工商不需要现场查看。青山食药和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均表示,发现生产经营异常的企业,要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并在其工商登记中予以反映,避免“空挂”企业成监管真空。

  洪山区食药局执法队刘队长表示,新一佳超市卓刀泉店,应对销售的食品进行把关,向食品供货商索取食品生产许可证和检验报告,执法人员昨日下午检查时,该超市现场未能提供。

  对于报道中提及的“迪贝”牌面粉,均为贴牌生产,即食品生产方与委托方分属不同的公司。如果食品供应商对食品的“身份”刻意隐瞒或故意造假,而超市方又无防范措施,问题食品流入超市将不可避免。

  业内人士指出,食品进入超市,供应商与超市会签订合同,约定供应商应对产品质量负责,并提供生产许可证等手续。超市不能据此疏于对所售食品的监管,连食品生产许可标志“QS”的意义都不清楚,更遑论发现面粉包装上使用挂面的“QS”编码,让超市监管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