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孤岛教授”于丹:“水下草原”的耕耘者

03.07.2014  23:20

编者按: 7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以《最美科技人员 “孤岛教授”于丹:“水下草原”的耕耘者》为题,报道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于丹教授22年如一日,坚守梁子湖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打造“水下草原”的事迹,时长3分53秒。据了解,除中央电视台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科学报等中央主流媒体近日纷纷聚焦于丹事迹,并到梁子湖岛进行实地采访。以下为央视报道内容。

我们接下来认识一位大学教授,他在22年前登上了荒岛,16年前开始尝试在湖里种草,如今他和他的团队种下的水草已经繁衍成20多万亩,让湖北梁子湖成为长江中下游水质最好的湖泊。今天的最美科技人员,我们来认识一下武汉大学教授、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站长于丹。

梁子湖是湖北省容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湖面面积位居全省第二,是驰名中外的武昌鱼的故乡。说起于丹和梁子湖的情缘,还得回到1992年,当年35岁的他做博士后研究,课题是“长江中下游淡水湖泊水生植被生态作用调查”,走访了许多地方后,于丹选择了在梁子湖开展了长期的野外研究,至今他还清晰的记得和学生住在渔民石头房子里面的情景。

于丹: 老鼠很多,有时候晚上房上老鼠就掉下来,有一天晚上掉一条蛇,把研究生吓够呛。

时间一晃到了1998年,梁子湖遭受洪水和污染的双重侵袭,水草植被死亡过半,水质恶化到了四类,于丹有一个大胆的设想,给梁子湖的湖底种上大量水草,净化水体,从而实现人工生态修复。可梁子湖的水域300多平方公里,给它种草,谈何容易。

于丹: 我们刚开始种的时候也没有经验,比方说,有时候种的草被草鱼全吃光了,有时候种的草大浪卷起来,卷飞了。大概经过了两三年,成功率就提高了,至少能提高到50%左右。

在湖底种草,还绝对是个技术活,必须得会潜水,然后一口气扎着点,把草栽进泥里。对于于丹来说,从船上或者三、四米深的试验池摔下那是经常的事。

于丹: 受的苦非常多,有很多苦是常人不能想象的,这个颈椎摔过,现在这个鼻梁摔弯了,要手术,告诉我65岁之前手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于丹和学生们种下的水草在湖底繁衍生在,湖水随之越来越清了,有一半都恢复到了一类水质。2009年,对水质要求极高,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淡水桃花水母在梁子湖竟然高密度、大面积出现。然而,2010年,一场长达47天的洪水让梁子湖的水生植物几乎全部死亡。

于丹: 那一次是非常惨,大家做了这么多年,一切又回归到零点。那个时候我几乎是不能睡觉,几天几夜在想怎么办。

当时,刚刚做完手术的于丹顾不上修养,洪水刚一退去,他又带着大家重新展开了工作,结合之前的种草经验,通过四年努力,于丹团队让梁子湖水回到了二类水质,80%的区域被水生植被覆盖,湖内水生植物种类达到282种,其中不乏世界仅存、亚洲独有的稀有品种,成为我国水生植物种类最多的湖泊,被誉为“水下原始草原”。但于丹说,要想让梁子湖像50年前那样纯净,还要走很远的路,付出更多的努力。

于丹: 一个人的能力非常有限,能有这么个机会赐给我,为这个湖来做点事,我想我就是这个湖的一分子。那么,如果这个湖它能够逐渐变好,长期存在,我想这就是我一生最大的一个安慰。

 

视频链接:

http://tv.cntv.cn/video/C10598/adc27579866d462380d2fb66be256882

(稿件来源: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2014年7月3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