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湖北省21项入选

05.12.2014  13:37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湖北共21项入选,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全部十大门类。其中含三国传说、尹吉甫传说、伯牙子期传说、跳三鼓、武汉杂技等5个新增项目和苏东坡传说、老河口锣鼓架子、潜江草把龙、土家族撒叶儿嗬(巴东)、土家族撒叶儿嗬(五峰)、郧阳凤凰灯舞、越调、楚剧、岳家拳、通山木雕、麦秆剪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泽林旱龙舟、郧西七夕等16个扩展项目,共21个保护单位。至此,全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增到127项。

  此次申报,文化部规定每个省份只能申报30个项目,湖北省在四百多个省级项目中,反复论证,精挑细选了30个项目上报文化部。此次湖北省能够成功入选21个项目,申报的命中率较高,在全国30多个省份中排名第五。   全省非遗工作者为此次申报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以三国传说为例,湖北省非遗中心整合了全省5个三国传说保护单位的资源,由省中心执笔撰写申报文本,并制作申报片联合申报,这使得三国传说的申报文本质量大幅提高,项目更完整地体现了全省三国传说的面貌和深厚的文化传承。伯牙子期传说也是武汉市非遗中心整合了汉阳区和蔡甸区的相关资料,最终成功入选。   此次入选项目中,湖北省在生产性保护项目上也有较大突破,共入选五个项目,这与湖北省近几年持续不断的加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培育工作是分不开的。目前,湖北省有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9个,各地建立保护基地70余个,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级示范基地武汉高龙城,鼓励和支持50多个省级以上项目入驻,现场制作、展示,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青睐,生产性保护工作成果喜人。(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