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面积“缩水”房企成被告,法院“云调解”化解千万纠纷

09.09.2020  16:33

商品房实际交付面积小于合同面积,开发商被告上法院。近日,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利用互联网庭审系统,顺利执结4起涉6名申请执行人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将执行转移到“线上”,情法并济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 

2010年,周某等6人与某公司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购买该公司开发建设的4套预售商品房,以贷款方式付款。2013年,该公司未能在约定期限内交付房屋及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周某等6人起诉并申请执行后,该公司支付逾期交房违约金及逾期办证违约金。

之后,因交付房屋实际建筑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周某等6人与该公司协商未果,再次向法院起诉要求该公司返还房屋面积误差房价款。2019年,法院判决该公司依法返还周某等6人的面积差价款,共计1300余万元。

判决后,被告公司一直未履行判决义务,周某等6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今年1月,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进行了文书送达、网络查控等措施,经查控扣回该公司150余万元,并制定执行财产分配方案,计划按比例分配给周某等6人。同时,依法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采取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

执行法官刘丹、执行员闻娜前往该公司,将执行财产分配方案送达,告知相关负责人限制高消费影响公司信用度,若继续拒不履行给付义务将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只有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还款义务,才能对其依法解除限高等措施,督促其主动履行义务,维护企业信誉。之后,公司相关负责人联系法官表示愿意调解,但也解释了公司当前的困境。

闻娜多次通过电话联系周某等6人的委托代理人,从化解矛盾的源头出发,向其释明受疫情影响,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经济效益不好,且目前无法向银行贷款等实际困难,请其作出适当让步。最后,双方同意调解。

近日,考虑申请执行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在温州,在前期电话多次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汉阳法院分别组织双方通过互联网庭审系统进行在线执行调解。调解现场,执行法官闻娜让双方当事人尽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多从务实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逐渐引导当事人形成和解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双方一致同意被执行人分期向申请执行人支付1100万元,该公司在法院解除账户后7个工作日内先行偿还申请执行人600万元,今年12月10日前付清余款及诉讼费共500余万元, 6名申请执行人也同意放弃利息部分及部分诉讼费。

  来源: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邓昭玲 陆明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