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座谈会在咸宁召开

30.09.2015  22:22

  9月29日,省文化厅、省教育厅联合在咸宁召开2015年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座谈会,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谢新松、省文化厅副厅长李耀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徐永胜主持会议。各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分管领导和非遗研究中心负责人,各市州文化局分管领导、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

  谢新松副主任督学就如何做好非遗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他强调:高校是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在非遗研究方面担负着重大责任,各高校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主动服务。各高校要积极作为,主动为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服务。三是大胆探索。进一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动研究工作课题化;从学校、地方实际出发,扎实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育;强化研究成果转化,指导全省非遗保护工作。

  李耀华副厅长总结了第一批非遗研究中心成立近两年来的主要工作,分析了非遗研究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全省非遗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和重点。他指出,非遗研究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服务非遗保护、服务非遗人才培养、服务非遗创新发展为方向,着力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研究水平,着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努力建成一批全国知名的研究中心,推出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打造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重大文化品牌和重点非遗创新产品。他强调,非遗研究中心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突出重点,扎实开展非遗理论研究;二是拓宽渠道,加强非遗人才培养;三是密切合作,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实践;四是苦练内功,加强研究中心自身建设。

  会上,中南民族大学等6所高校非遗研究中心作了交流发言。两厅领导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第二批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授牌。目前,我省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共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2个,居全国之首。

  与会代表参观了咸宁市博物馆民俗文化展和湖北科技学院鄂南文化展。省文化厅还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江汉大学、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研究中心签订了课题研究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