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一静”真有那么难吗

05.11.2016  16:35

  盛会

  日前,环保部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披露了2015年全国城市声环境现状。报告显示,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这意味着全国1/4城市睡在噪声里。”(10月31日光明网)

  尽管近年来关于噪声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问题的解决却十分不易。目前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有三大类: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和生活娱乐,“静一静”俨然成了一种奢望。

  “让城市安静下来,是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噪声污染的防控。瑞士规定晚上10点以后禁止大声喧哗,星期日不准使用割草机。新加坡对噪声污染环境、影响公众生活有严格规定,违规者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法律制裁。美国纽约环保部门专门成立了有几十位督察员的噪声污染处理机构,接到社区投诉,督察员就会赶到现场测试噪声分贝,当场对违规者开罚单。这些细致入微的“皮毛法律”,彰显着城市管理的内功。

  相比之下,我国虽然也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但尚未出台专门的社区噪声管理实施制度与法规。由于噪声环境管理涉及环保、公安等多个部门,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各自职能分散交叉,在噪声污染管理过程中,极易发生相互推诿扯皮、“三不管”等混乱现象,降低了综合执法效能。

  想“静一静”,真有那么难吗?治理噪声污染的关键在于能否动真碰硬,一方面,解决噪声问题折射城市管理与治理水平,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协调,规范管理手段,尽快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噪声治理之源在于自律意识与公德心。广大群众也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言行,说话声音小一点,夜间活动轻一点,商业促销不扰民,工地建设守规矩,遇到噪声污染时主动维权,让噪声污染防治成为全民自觉,共同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安静、宜居的城市环境。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