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务员陷围城之困:灰色收入减少 难逃发展危机

25.06.2014  12:54

   编者按: 反腐之风劲刮后,公务员隐性福利减少,昔日“金饭碗”似有松动之势。在不少青年人看来,公务员岗位恰似“围城”:城外,公考虽在“降温”,但仍然热度颇高;城内,公务员“倒苦水”、呼吁涨薪的声音不断。近一年半,“八项规定”之下,青年公务员经历了怎样的心态变迁?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大幕将启,青年公务员如何看待这一改革?让我们走进“围城”之内,一窥究竟。

  “师兄,现在公务员还好当吗?”当了3年公务员的“80后”陈翔(化名)又接到了师弟师妹的就业咨询。但今年,他从电话里听到的不再是渴求,而多了些试探。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一年半以来,公务员的灰色收入、隐形福利锐减。反腐风暴劲吹,也让“公务员”这个头衔看上去不再像“金饭碗”。

  “就像围城,在外头的人想进来,里头的人冷暖自知。”陈翔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福利少了”,留下什么?

  陈翔不知道,刚过去的6月23日是“联合国公务员日”。对他来说,这只是又一个“周一上班日”。每年一两次查出走私文物、毒品、象牙,是他最兴奋的时候。

  2011年,他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通过考试,成了中部某省会城市海关的一名公务员。

  其单位是中央拨款机构,陈翔不享受地方的福利待遇,每月工资3600元。“过年、过节、加班,都没有过节费和补贴。单位派我们到机场工作,机场会提供工作餐,再没有其他了。

  地方公务员的“灰色”福利,曾令陈翔“眼红”。2011年末,他的一名在地方街道办工作的同学从单位分到了9000元。“没有任何名目,据说是财政预算余下的,每个基层人员都有。

  但“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他的同学再无这项“福利”。而陈翔单位里,也有一批“领导干部用车”被收归统一管理。“我刚工作时,单位偶尔会发苹果之类的,现在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