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习俗

24.10.2014  11:35

  10月23日霜降,它是我国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意味着冬日的脚步日渐临近。霜降是天气渐冷,逐渐有霜之意,反映了水汽凝结和气温下降的程度。此时全国各地的秋收冬藏正在陆续展开。
  我国北方地区,霜降时节大都处于秋忙收尾阶段,主要工作有关注麦田苗情,及时修补麦苗,清理庄稼秸秆、根茬,翻耕土地等。由于此时小麦均已播种上,麦田苗情是最让人担心的事,人们需要及时发现缺苗断垄,进行补种,以避免粮食减产。庄稼收获后,秸秆、根茬等还在地里,这时需要及时清理,因为秸秆、根茬上多潜藏着越冬虫卵,只有将秸秆、根茬清理后,来年地里才会少受虫害之苦,俗话说得好:“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
  霜降时节也是翻耕土地的时期。正所谓“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翻耕土地的事此时不能耽误,否则等到土地受冻,就无法翻地了,不能毁坏地下蛰虫或虫卵,同时无法实现冬日养地之目的。而对于棉花没有采摘完毕的人家,霜降节仍忙碌在棉田里,因为“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所以人们努力争取霜来临前摘棉花。
  我国南方地区,霜降时节大都处在三秋大忙时刻,抢收双季晚稻、晚玉米、甘薯等,有的地区则忙于茶叶的培土壅根、棉花采摘等。俗话说“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说的就是霜降后抓紧收割双季水稻之事,莫贻误农时。
  对于南北方各地而言,霜降时节也是粮食开始入仓入窖收藏的时期。由于南北方各地情况不同,所以储藏方式也不尽一样。山东一带多将晒好的粮食装进盘好的粮囤。像红薯,有两种储藏方式,一种是打地窖存放,一种是切成片,趁天晴晾成地瓜干,然后入囤。
  此外,霜降节在民间还有许多讲究以祛凶迎祥,求得生活顺利、庄稼丰收。例如山东烟台等地,有霜降节西郊迎霜的做法;而广东高明一带,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当地小孩以瓦片垒梵塔,在塔里放柴点燃,待到瓦片烧红后,毁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鬼”,以辟除不祥,表现了人们朴素的吉祥观念。


(来源:39健康网 责任编辑: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