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刚等吁停止“占中”:望年轻一代目光放远一点
霍启刚等香港青年社团领袖呼吁停止“占中”
希望年轻一代目光放远一点
10月25日,香港青年联会主席、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英东之孙霍启刚在天津表达了对香港持续近一个月的“占领中环”行为的谴责,呼吁“占中”者回到家里,回到法治轨道。他说,这种行为已严重损害香港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地位和形象。
应天津青联邀请,霍启刚以首席团长身份率领第三届“百名港澳台青年企业家访津团”160多人赴津考察交流。25日,他们应邀与首届“于家堡杯”两岸四地及海外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者共享创新智慧,共话创业梦想。
访津团成员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多位青年社团领袖。在发言中谈及青年创业话题时,霍启刚突然“跑题”说,自己要特别指出,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依宪治国、依法治国、依德治国重要理念,具有历史性的意义。香港是一座法治的城市,法治保障了人民的生活模式、社会的繁荣稳定,更保障了香港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声誉和竞争力,港人历来以此为荣,“法治之路才能保障香港的繁荣稳定,法治精神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我特别想借今天这个机会提一下。”霍启刚说,相信大家跟自己一样,非常遗憾地看到香港的“占中”等所谓“不合作运动”。与以往表达诉求的合法游行有所不同,“占中”是明显的非法行为,发起者和参与者非法占领干道,导致交通严重堵塞,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大大小小的商铺都损失极大。他们藐视法庭,公然挑战香港的法治精神。在香港,网络上出现了互相责骂,亲友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撕裂,“这些是我们这代人前所未见的现象,也是最痛心的结果”。
霍启刚说,这种非法运动可以说已经到了“颜色革命”的调子,这恰恰是某些西方国家希望看到的一幕。香港政治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用积极的态度争取实现2017年一人一票选举行政长官。需要指出的是,不少参与者都是年轻人,“作为年轻一代,我们的目光,我希望会放远一点”。
他指出,年轻人应该彻底了解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比如在当今社会中年轻人“向上流动”的问题等。而包括政府在内,社会各界也应该让年轻人有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希望,看到曙光。“我衷心希望大家可以携手合作,靠大家共同的力量影响我们身边的年轻人,帮助他们面对挑战,让他们在社会上发光发亮”。
在“占中”之初,包括霍启刚在内的15位香港青年社团领袖曾发表共同声明指出,内耗不息的社会只会对香港青年徒添贻害,希望青年人跳出香港思考问题、看世界,继续坚守和弘扬“香港精神”,亲手创建繁荣、自由、民主、法治之香港,续写狮子山下的精彩传奇。
今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霍启刚解释说,香港回归初期,年轻人对内地认识不太深。通过多年青年交流活动,很多人从中受益。今天,这种交流还可以“再延伸一点”。如果只是让他们到内地走一走,改变不了固有的认识。很多香港年轻人从电视上看到内地经济的增速、了解到13亿人口和第二大经济体,但这些对他们来说距离较远。应该有一些项目,让他们知道国家发展对他是有帮助的。比如,他们正在实施一个香港与内地年轻人实习计划,下一步还会在创业方面搭建平台,把内地的创业机会和信息带到香港去,让香港年轻人在内地结识朋友、发展事业,甚至落地生根,产生归属感,“当你在这里有了关系、有了生意,是不一样的”。
霍启刚说,他们之前在香港举办过一次创业大赛,参与者众多。不过,很多参与者眼里看到的只是香港700万人的市场。希望通过海外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把更多机遇介绍给他们,让他们能够放眼整个中国市场。“你不能只想到香港这个小小的地方,你想把生意做大做强,光香港的市场是不够的。”
霍启刚在受访时呼吁“占中”的参与者首先回到家里,理性讨论,保障人身安全,这是最重要的。他说,不管哪一派人士都清楚,“占中”终将结束,不会遥遥无期。香港当前面临房价高、创业成本高等问题,年轻人“向上流动”的机会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多。但是,这些问题需要一步一步解决,要从解决年轻人学业、就业、置业等问题开始慢慢解决,“让他们看到,(他们)是受关注的,他们的声音是被听到的”。
在天津访问的香港菁英会副主席、庄士集团首席营运总裁及执行董事庄家彬告诉记者,访津团113名香港成员都在讨论“占中”,基本没有人持赞成态度。自己是生意人,理想的环境是自由、法律健全、社会繁荣稳定,这是以前香港的优势。“占中”者挑战香港的法律,伤害了香港的从商环境。
庄家彬说,“占中”对香港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再过两三个月就会更加清楚。他们占领了中心地区,很多商铺没了生意,会交不起租金,会裁员,失业的问题会慢慢浮出水面。
“我希望我的声音让那些学生听到。”34岁的庄家彬说,“他们有崇高的理想,我很支持他们去发声,但是他们去做违法的事情我是不能允许的,香港人也不同意。”
今天,庄家彬所在的香港菁英会等社团在香港举行了“反占中”签名活动,到街区征集公众的签名。他告诉记者:“我们的希望是,采取一些和平理性的行动,让香港慢慢好起来。”
本报记者 张国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