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走雾霾 武汉中心城区将造风道引进“穿堂风”

09.07.2014  13:59

    规划有望年底完成 或让城郊温差下降2℃

    书法绘画中常用的留白技巧,与城市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任由高楼大厦把城市围得密不透风,既无美感也不宜居;建筑错落有致分布合理为城市“留白”,城市才有“呼吸”顺畅的通道。

    昨天,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武汉市正在编制的《武汉市城市风道规划》,首次提出在中心城区构建数十条不同级别的风道,规划有望年底完成。如果顺利实施,中心城区的风道将与此前确定的六大生态绿楔一起,构建起武汉城市的“自然呼吸”系统。

    公园水域串起城区风道

    风道,顾名思义就是通风的道口。在全国各地雾霾天气加重的情况下,城市风道有了更多含义,是指在静稳无风、大气扩散条件差的不利气象条件下,为防止污染物堆积,在规划里考虑留出主风向和次风向通道,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将霾等污染物吹走,同时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早在2009年,武汉市出台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就明确提出,利用大东湖、汤逊湖、青菱湖、后官湖、府河、武湖六片放射形生态楔形绿地,形成六条生态风道,为城区送来凉风,风道区域将不允许高强度开发。

    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人士透露,编制中的《武汉市城市风道规划》,将进一步细化风道系统,并首次明确在中心城区构建起数十条不同级别的风道,其中一级风道主要包括长江、汉水、汤逊湖—南湖—东湖—青山、汤湖—太子湖—墨水湖—月湖公园、汤逊湖—南湖—武昌片区和马鞍山森林公园—东湖—沙湖等6条,二级风道包括胜利水库公园—卓刀泉公园、东湖—青山体育公园、墨水湖—四新江滩公园—长江、长江—解放公园等8条,三级风道主要是与城市夏季盛行风向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城市干道。不难看出,公园水域将是武汉中心城区风道的主要串联点。

    城郊温差有望缩小2℃

    三镇的建筑密度、高度各不相同,风道规划布局有什么区别?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人士介绍,汉口的高楼和建筑比较集中,且相互连接成片,便于划分具体的风道。而武昌、汉阳此类区域较少,因此通过控制建筑密度的方式更合适。

    早在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余庄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武汉城市风道的设计规划。他告诉记者,武汉冬冷夏热,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如果规划建设好城市风道,把郊区的冷空气带入中心城区,加强空气对流,给主城区引来自然的“穿堂风”,能一定程度上缓解雾霾和降低城郊温差1.5—2℃。

    目前,国内已有北京、杭州、福州等城市都传出构建风道的计划。

    记者谢东波 通讯员严晗

(实习编辑:潘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