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线3.3万艘内河船舶水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

30.09.2022  15:17
图为船舶在待闸锚地。新华网发 - 新浪湖北
图为海事部门检查船舶使用岸电。新华网发 - 新浪湖北
图为海事执法人员现场查看船舶污水存储柜。新华网发 - 新浪湖北
来源: n.sinaimg.cn
图为船舶在待闸锚地。新华网发

  9月28日,长江海事执法人员对靠泊在武汉青山码头装卸作业的“西马603”轮生活污水直排管路实施电子铅封并将船舶相关数据录入“江船零排APP”,切断了船舶污水向长江排放的管路。这标志着长江干线常年航行的3.3万艘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基本实现“零排放”。

  近年来,长江海事局系统持续推进船舶污染治理,切实保护好长江母亲河。船舶水污染物从过去直排入江,到达标排放,再到现在的“船上存储、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长江船舶污染物防治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图为海事部门检查船舶使用岸电。新华网发

  据长江海事局副局长桓兆平介绍,针对船载污水处置设备存在操作复杂且达标排放难、船舶偷排超排难以彻底禁止等难题,长江海事局一方面不断加强宣传,提高水上从业人员环保意识,使之不想排。另一方面采用电子铅封技术确保船舶污水排放管路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使之不能排。此外,长江海事局不断加强船舶污染物交付与接收过程现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使之不敢排。时间上分三步走:2018年率先在三峡库区试点“零排放”,2021年在长江湖南至四川段推广,2022年长江安徽至四川段全覆盖,基本实现船舶污染物“零排放”。

  与此同时,长江海事局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治理船舶水污染物排放。电子铅封是堵,让船舶不能直排。配套接收设施建设是疏,让船舶顺利交付。据统计,目前长江干线港口码头配备船舶污染物固定接收设施3540处,流动接收船342艘,基本实现长江沿线港口码头、锚地船舶污染物接收全覆盖。沿江码头中已具备岸电供电设施泊位1669个。船舶靠港后,先交付污染物才能开展装卸作业。

图为海事执法人员现场查看船舶污水存储柜。新华网发

  近年来,长江海事局坚持用信息化手段严格监管船舶污染物处置,推广应用长江经济带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船E行系统),推动船舶防污齐抓共管。目前该系统已覆盖船舶、港口码头、环卫、城建等涉水单位和船舶,基本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来源可溯,去向可寻,动态可查,对船舶污染物进行闭环监管。

  据统计2021年,全长江干线交付接收生活污水81.7万立方米、生活垃圾1.15万吨、油污水6.4万立方米。2022年1-9月份,全长江干线交付接收生活污水67.2万立方米、生活垃圾6839吨、油污水5.4万立方米。长江干线船舶污染物交付接收量逐年增长,有效保障了一江碧水浩荡东流。(程杰、胡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