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路站运渡齐发展 服务民生全方位

26.06.2014  00:09
 

  近年来,随州交通致力于路站运一体化发展,不断完善公路网络,配套建设运输站场,逐步提升运输效率,为“圣地车都”建设打牢了大底盘,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优质服务。

  一是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县市区高速全覆盖。地级随州市成立后,我市高速公路实现了从无到有,并仅用了十年的时间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汉十、随岳、麻竹三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相互形成枢纽,全省除武汉外仅随州具备此优势,高速公路密度达2.7公里/百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1.22公里位居全省第一。县县通高速,为全市香菇、专汽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大洪山、炎帝神农故里等景区旅游业的爆炸式发展建立了快速通道,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打牢了坚实的底盘。普通公路交织成网。全市基本形成了“高速公路畅通出口、国省干线搭建骨架、县乡公路开枝散叶、通村公路进村入户”的四通八达公路网络。全市国省干线通车里程673.9公里,其中3条国道166.6公里,8条省道507.3公里。2013年4月启动建设的东外环一级公路作为316国道的外迁线,总投资8.72亿元,是随州普通公路建设历史上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也是随州历史上首次采用BT+EPC模式建设的公路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我市公路路网结构,缓解城区交通通行压力,拉大主城区城市框架,助推随州“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城市建设,也将“一线串珠”市经济开发区、曾都经济开发区、随县经济开发区三个经济开发区,为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奠定基础。根据已批复的湖北省国省道网规划,我市国省道里程将由目前的673.9公里增加到1044.9公里,增幅达55%,其中国道由3条166.6公里增加到6条476.3公里,省道由8条507.3公里增加到13条568.6公里。农村公路遍地开花。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6306.3公里,较全省目标提前两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任新线、安广线、随安线、府五线、东洛线等重要县乡道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为所辐射区域的经济拓宽了发展跑道。

  二是班线站场整体推进。客运班线快速发展。全市开通客运班线645条,其中省际班线33条、市际班线52条,且较全省目标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客运班车,基本建成了群众出家门、上车门、到城门、进舱门的道路运输体系,为全市广大群众干事创业、外出务工以及走亲川友提供了更加便捷出行条件和舒适的乘车环境。客运站场遍布城乡。全市建成客运站30个,其中一级1个,二级3个,三级1个,乡镇客运站25个,各班线沿途候车厅、招呼站全部配套到位,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换乘条件。水上渡运平稳有序。全市拥有大小700座水库(其中通航水库7座)、36个乡镇渡口码头,100多艘库区乡镇船舶、约50艘5万载重吨长水货运船舶(运行在长江、汉江),在“零距离服务”、“零距离监管”下,水上交通运输保持连续18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三是城市客运快速发展。线网布局科学优化。全市发展公交线路16条,线路总长448.4公里,已形成主导城区、服务近郊、城乡一体化开放经营的格局。相继开通16路、12路、10路、11路4条夜班公交线,结束了随州作为地级市夜间无公交的历史。计划今年再新增两条夜班公交线。公交车辆更新换代。全市共有公交车辆355台,年客运总量达7千万余人次。2013年筹资1700万元更新了40台天然气空调公交车,结束了随州无空调公交车的历史。同时,对容量小、档次低、车况差的220台公交车进行了更新换代。今年6月,插电式气电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亮相随州,为群众提供了更加节能、环保、舒适的出行服务。管理服务优质周到。投资配置GPS智能调度系统、刷卡乘车系统、监控系统、语音报站系统,不断推进公交发展科技化、智能化;积极开展星级创建服务竞赛活动,“除陋习、保安全、优服务、靓窗口,争创最美行业”活动等,创建省级文明示范公交线2条,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