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工商局多举措推进“圣地车都”战略实施

07.08.2015  16:51
     

自2012年5月正式提出“圣地车都”省级发展战略以来,随州市工商局突出“圣地车都”建设,着力促进随州跨越发展。

一、突出“谒祖圣地”建设,培植新兴产业。

支持文化主体多元发展。发掘“炎帝神农”、“古乐编钟”等文化资源,运用登记注册职能,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 转企改制, 鼓励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进入文化领域。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大力发展 现代传媒、演艺娱乐、广播影视等 文化产业。今年6月指导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成功注册火焰图形商标,申报了“炎帝故里”图文组合商标,引导炎帝科技公司成功注册“炎帝”图形商标、申报“神农源”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有力助推了“世界华人谒祖圣地”旅游文化品牌建设。

支持发展旅游产业。大力 支持 旅游开发、 旅行社、旅游公司、旅游酒店、“农家乐”、摄影基地、旅游产品生产销售等各类旅游市场主体的发展。大力支持各类旅游市场主体申报注册旅游服务商标。大力支持旅游文化产业实行连锁经营和精品旅游线路市场营销。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延伸12315消费维权网络,在全市各主要景区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营造了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二、突出“专汽之都”建设,做强主导产业。

创新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先后制发了《关于支持服务随州“圣地车都”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加有为地服务“圣地车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神韵随州”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服务工商”促进“神韵随州”建设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促成省工商局与市政府签署了《推进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设合作协议书》,协议书约定:“十二五”期间指导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5件以上、省著名商标20件以上,引导兴办专用汽车企业集团5家以上。

优化服务促进做大做强。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和专用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对有重组意向的企业,指派专人跟踪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公司上市融资,围绕企业资产重组、股权转让和结构调整,理顺产权关系,明确产权归属,完善组织制度,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工商部门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助推企业上市发展。

优化监管助推转型升级。制发了《关于支持专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规范发展的意见》,多途径支持专汽产业发展壮大、规范发展。对专汽企业的不规范经营行为,采取提示、警示和告诫等行政指导方式为主,对初次、轻微、没有严重后果的违法企业不予、减轻行政处罚。加强专用汽车产业商标、广告、合同监管和网上交易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非法拼装汽车及配件等违法行为。将重点专用汽车企业纳入名优企业保护范畴,适时组织联合打假行动。特别是在去年6月央视曝光随州危化车改装乱象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市工商局积极参与专用汽车市场专项整治,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60余件,有效维护了专汽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和专汽之都的社会声誉。

三、突出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创业活力。

大力实施商事制度改革。自去年3月1日起,先后启动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年检改年报公示、“先照后证”等改革措施,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组织召开了全市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动员大会,在全省先行启动实施“一照一码”登记模式。7月24日,随州市首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诞生,目前已办理“一照一码”营业执照26户。去年3月至今年6月,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6659户,日近诞生“老板”96个。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户数达到169752户,注册资本(金)总额991.67亿元,分别比去年底增长11.8%和9.3%。

深化延伸职能帮扶服务。一是加强融资服务。指导各类企业通过股权出质、股权出资、动产抵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和债权转股权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题。仅今年上半年就办理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登记232件,帮助企业融资22.42亿元。二是加强合同指导服务。定期举办企业合同知识培训班,适时制定、发布并推广使用专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销售、原材料购买等示范合同文本。鼓励、引导专用汽车生产经营等各类企业参与“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活动,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三是加强创业投资引导咨询。依据国家、全省、全市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定期发布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引导各类民间资本投向该市特色产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

实施“圣地车都”战略以来,全市文化旅游和专用汽车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12年以来,全市新增文化旅游市场主体195户,专汽市场主体316户。全市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达473户,注册资本12.08亿元,专汽市场主体超过800户,注册资本约50亿元。专汽产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省著名商标16件。文化旅游和专汽行业拥有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3家、省级21家。(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