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人何成浚被指民国第一谋士 两任省政府主席

25.07.2014  12:31
图为:青年何成浚 图为:蒋介石写给何成浚的信

  ■近日,随州一中教师帅文清撰写的随州市历史人物传记《民国第一谋士何成浚》,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何成浚是随县厉山镇何家畈人,戎马一生,两度担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是民国早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也是随州一中的创办者。

  从1994年起,帅文清开始收集和查阅大量海内外各类有关何成浚的生平资料,历时18年写成此书。

  该书长达30万字,以鲜明的观点和丰富的内容反映了何成浚一生的政治活动。今日,本报特刊发精华版巜民国第一谋士何成浚》,以飨读者。

   生逢世衰 东洋习武

  何成浚亦名季刚,字雪竹、雪舟,1882年6月19日出生于随县厉山镇何家畈。

  何家世代以务农为生,只可勉强度日,没有显赫家世。清咸丰年间,何成浚的父亲何星三靠经商成为当地首富。

  何成浚天资聪颖,少年时代就读于厉山镇上的徐氏私塾,据说所读诗书几乎过目不忘,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美好的憧憬。

  如果何成浚生于一个和平安宁的时代,考举人、拿进士几乎被认为是迟早的事情,可大清帝国国运衰败,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2岁的何成浚闻知此事特别不解,为何大清泱泱大国打不赢一个弹丸之地的日本?

  从此,他便暗暗下定了从武的决心,还天真地以为,打赢日本人就得靠海军,于是经常一个人到门前的小河中去练“水上功夫”。

  1900年为庚子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着光绪帝狼狈逃窜西安。何成浚在当年的院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秀才,并由湖北学政使蒋式棻保荐进了省城的经心书院继续深造。可不久清政府便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型学校,经心书院与两湖书院合并为两湖大学。

  1904年3月,两湖大学改组,总督衙门从中挑选了一批优秀学生公派日本习武,何成浚成为这批学生中的一员,进入日本振武学校学习军事,圆了他的军人梦。

  结识孙黄 投身革命

  1905年7月2日,黄兴的“华兴会”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在东京合并为“中国同盟会”,经黄兴介绍,何成浚成为同盟会第一批会员,正式走上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1908年秋回国。